更新时间:2024-05-18 00:30
徽(拼音huī)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三体古经文字中,产生时间可能更早。《说文》中说“徽,衺幅也。一曰三纠绳也。从糸,微省声。”这里说的是“徽”的本义,指三股绳合在一起构成的绳索。引申义有束缚,标志之义。《文选·张衡〈思玄赋〉》中说“舒訬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这里的“徽”通“袆”,指古代妇女用来蔽膝或覆头的佩巾。
“徽”字始见于三体古经文字中(图1)。《说文》中的篆文字形(图2 )由“彳”、头发的示意图、“攴”构成。《说文》对“攴”的解释是轻轻的敲打,在此字里面有轻微提醒之义。整个字的意思就是督促人们在上街的时候头上要缠住有家族标志的头巾。
“徽”是形声字。三体石经“徽”字古文从糸、微(wēi)省声。“糸”表意,篆书形体中像线绳。微有细小意。表示徽是由细小的三股线构成。本义是指三股线合成的绳子,如《易·坎》中说“系用徽纆,寘于丛棘。”绳子可用于捆绑,故“徽”又引申为束缚。由绳之义又可引申为系琴弦的绳,又引申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现代常用的“标识”之义由此引申而来。
《卷十三》《糸部》 许归切
衺幅也。一曰三纠绳也。从糸,微省声。
衺幅也。
卽诗之邪幅也。传曰:邪幅,逼也。所以自逼束也。笺云:邪幅,如今行縢也。逼束其胫,自足至厀。按内则谓之逼,许云谓之徽,未见所出,葢犹蔽厀谓之褘与。释诂曰:徽,善也。止也。大雅笺云:美也。自逼束之义之引申也。
一曰三纠绳也。
三纠,谓三合而纠之也。丩部曰:纠,三合绳。易系用徽纆。刘表曰:三股曰徽,㒳股曰纆。一说纠本三股,三纠当为九股。
从糸,微省声。
许归切。十五部。
许归切,平微晓 ‖ 微声微1部
徽,美也。又三纠绳也。
《寅集下》《彳字部》
古文:𢾰。《唐韵》许归切。《集韵》《韵会》吁韦切。𠀤音挥。《说文》:衺幅也。
又《尔雅·释诂》:善也。疏:徽者,美善也。《书·舜典》:愼徽五典。《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节曰徽。《前汉·扬雄传》:高张急徽。注: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嵆康《琴赋》:徽以锺山之玉。注:以玉为徽也。
又《说文》:三纠绳也。《玉篇》:徽,大索也。《易·坎卦》:系用徽纆。扬雄《解嘲》:折胁拉髂,免于徽索。
又徽嫿,奔驰貌。马融《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骛分奔。
又州名。《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
又与幑通。帜也。《礼·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号。注:徽号,旌旗之属也。扬雄《羽猎赋》:徽车轻武。注:徽车,有徽帜之车也。
又与褘通。张衡《思玄赋》:扬杂错之袿徽。注:《尔雅》曰:妇人之徽谓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缨也。
◎按《尔雅·释器》本作褘。
“徽”字是左中右结构。首先先写“彳”字旁,在第三笔一竖结束书写。随后开始中间部分的书写。在第十三笔一点结束中间部分书写。最后开始在正右方书写最后一部分。在第十七笔一捺结束“徽”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