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31 16:01
徽派篆刻篆刻流派名
徽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黑色的黟县青石,又名“黟山清水石”。黄山古时曾被称作黟山,黟县始建于公元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故有“古黟”之称。黟县山上,多产青石,即“黟县青”大理石,这种青石处于高山,饱经云雾沐浴,石质硬软适度,历来多用于建材和石雕。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的石雕,大都取材于此类石材。民间传说,曾有古人携此石所雕之珍品进京献礼,不慎于途中有所破损,返乡后将之弃入河中。谁知,多年后恰逢干旱,河干物现,此雕品竟然“自我修复”得完好如初。还有一个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巧手艺人用此石制了一方砚雕“瑶池蟠龙”,此砚制成后,常年有水润之感,砚上精雕细刻的仙人仿佛在水雾里忽隐忽现,每遇水患之际,砚上仙人居然会流出眼泪。虽然这些只是传说,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黟县青石所具有的优良品质。从古时起,徽州地区就有雕刻黟山石的传统,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如今,由黟山青石所雕的作品已然成为著名的徽州四雕中的一员。
徽州四雕,指的是砖雕、石雕、木雕和竹雕,它们是徽派工艺品的代表作,这些雕刻作品多用深浮雕和圆雕,讲究镂空效果,集亭台楼阁、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于同一画面,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尽显徽派工匠巧夺天工之艺术才华。徽雕产生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和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屏联、窗格、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砖雕一般用于当地民居建筑物的门楼等;木雕以江南民间吉祥图案、宗教人物和戏曲故事为题材,在整个徽州地区随处可见;徽州竹雕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竹雕作品是笔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石雕精品则常见于院墙漏窗及各类石牌坊,如西递、宏村一些古宅及胡文光刺史坊等。徽州四雕由于独特的工艺及其所蕴含的特殊意蕴,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徽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以前由于需要求量较小,从事雕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工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徽雕工艺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各个家庭式徽雕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去过西递、宏村等一些徽州地区的人都会发现,在不少古街上,满眼望去,尽是一些徽雕小作坊,其中有许多就是石雕作坊。对此,我省第一个将徽州石雕“扛”出山门、省收藏家协会的查嵘说,虽然作坊多,但包括石雕在内的徽雕工艺却一直没能形成产业化,这对弘扬徽学有掣肘作用。且由于石雕作品都由匠人纯手工雕刻而成,所耗较多,价格也较昂贵。在此次展出的500多件石雕作品中,如果按市场收藏价来计算,低的要二、三百元,中档的动辄上千元,而上万甚至十多万元的石雕品也不少见。如一个名为“中华龙”的石雕,上面精雕着喻为“民族大团结”的56条形态各异的龙,这样一个作品,从构思、选材到成型,前后花了雕师3年时间!它的价格也要近20万元!而一方名为“英雄男儿”的鳄鱼雕品,耗时3个多月,收藏价格约在万元左右。即使是些普通的石雕作品,哪怕是很小的壶形摆件,往往也要一二百元。无疑,这样一个高价位,对石雕艺术品的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为让更多人了解徽雕和徽州,我省收藏家协会牵头举办了本次徽州石雕展,希望借此,让我们的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特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徽州砖雕的造型,来源于汉画象砖。汉画象砖大都是模印砖坯刻画后入密烧制,嵌窃时再进行修刻而定型的。如河南邓县墓中的画像砖,雕刻了汉魏六朝乐队演奏的形象,神态极为生动。
从早期的简单粗犷、朴素的纹样,逐步演变到后期的繁腹、细致华丽的结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砖雕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在所有砖雕中,被视为精工细作的中心,作了很大的比重。 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戏曲图谱、民间故事、习俗等;在花鸟、动物为题材的砖雕里, 较多出现的是狮子图案。有狮子滚球,大狮小狮翻腾、对舞、立坐俯仰各种姿态。在民间艺人的杰作里,狮子被表现为威猛而又可爱,两种对立的感情巧妙地柔和在一起。被视为传统的静物画的「博古图」,在砖雕图案中也占有一定位置,这些琴棋书画,锺彝古玩被组织在卷草、迥文环绕的花边锦带中,琳琅满目,雅趣横生。
从砖雕艺术风格来说,名代的风格比较叫古拙朴素,用刀钢劲洗练,其实雄浑有力,注重整体效果,颇有汉画象砖、画像石的风味。手法一般为浮雕或一曾的浅圆雕。景物前后紧贴,多借助于线刻造型,但富于装饰趣味。到清代,逐渐于细腻繁缛,注重情节性构图。一块方不盈天的砖坯上最多的可以透雕90个层次,整个面的布局也采用了立轴和手卷式的章法,显得更加端庄严谨。
砖雕这种民间工艺美术,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创作的。砖雕的实际运用范围正日益扩大,除了古典式园林的屋面的门楼,门罩,迥廊的窗、景门上的门楣、漏窗间的嵌画。屏风墙南角花以及树、阁、厅事、亭台等处,都可根据适当的位置,灵活设计,收到装饰美的艺术效果。随着社会文明建设的文明发展,砖雕艺术将以它「取材简易,雕制便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爱,雅俗共赏」等优点,更广泛地进入人民的生活,它将会与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一样,通过艺术实践的革新,创造出更完善的风格来。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
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但西递村原水口亭的主体建筑凝瑞堂内的石礅础上,却有以佛经故事为内容的雕饰;堂前石阶中央,有斜照嵌双龙戏珠石雕,背景衬以山石波涛、琼楼玉宇,宛若仙界天国,显出少中见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占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坦西递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对保存完好的黟县青大理石石雕宝瓶,其瓶身所饰山水云雾花纹图案,采用了浮雕与镂空雕刻相结合的手法,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徽州石雕取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有黟县西递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黟县许国石坊、休宁县汪由敦墓地诸处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西递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刚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到工精美至极,堪称石雕艺术精品。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天井水池后壁上方,镶嵌着一副石雕百鹿图,由9块石料雕就拼成,采用圆雕、透雕、浮雕技巧、立体感很强。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一百只山鹿;有石壁生辉,矮而粗壮的黄山松;有重重叠叠,高高低低的奇岩怪石;有淙淙株流淌,弯弯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飞鸣啼叫,前后觅食的小鸟,宛如一幅清新隽永的深山野趣图,可谓徽州石雕一绝。
历代石雕艺人佚名者很多,仅黄鼎、朱云亮、余香等数人留下了名字。1949年以后,徽州石雕技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屯溪柳忠石雕厂生产的牌坊石雕精品,远销德国、徽州旅游工艺厂在1992年创作了微缩仿古石雕“许国石坊”,获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产品设计奖”。次年又推出了大型石雕壁画《八百里黄山图》。画高2米,宽5.2米,用65块40厘米见方的优质江西玉山石料拼接而成。在工艺上既全面继承了传统石雕中的诸多技法,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皴法的某些成分。在题材上,既能具像写实,又有意象发挥,使八百里黄山的松石云烟,尽收于寻丈之中。这株石雕工艺新花,使徽派石雕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勃勃生机。
竹雕: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竹刻自有徽州之特色,但总体看来,无论何地域的竹刻作品都统一于明显的时代风格中,而地方的风格并不显著,唯个人风格尤著。竹刻香筒,顾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阵阵清香自玲珑剔透的筒壁溢出。筒壁四周雕镂人物、花鸟、草虫。图案精美别致人皆珍之为宝。竹刻笔筒,乃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倍极推崇的高雅的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装饰韦斋,搁置案头。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用具。
竹刻大体分两类:一类为竹面雕:如上述香筒、笔筒。臂搁、扇骨等;竹面雕刻可分阴文、阳文;二者又各有深刻、浅刻,如阴文则有毛雕、线刻、深刻、陷地深刻;阳文有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一类为立体圆雕:即竹根。所制为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