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

更新时间:2022-10-28 13:58

心脏左下呈圆锥状的尖端部叫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心尖右侧有一小的切迹,称为心尖切迹。正常成人心尖在胸壁标志为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由于胸型不同,可向左外或向右下。掌握此情况在临床查体及诊断上有意义。

心尖的生理学意义

心脏锥体形的尖。它朝向左前下方,略圆钝,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在正常成人体表投影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距前正中线7~9cm。正常心尖搏动可在此见到或扪及。心脏位置移位、心脏若增大时心尖搏动随之移位。

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距正中线约7.0~9.0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体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

搏动改变的条件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可受多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响。

(1)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左移2.0~3.0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肥胖体型者、小儿及妊娠时,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若体型瘦长(特别是处于站立或坐位)使横膈下移,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6肋间。

(2)病理性因素:有心脏本身因素(如心脏增大)或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纵隔、横膈位置改变)。

强度范围改变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也受生理和病理情况的影响。

(1)生理情况下,胸壁肥厚、乳房悬垂、肋间隙狭窄时心尖搏动较弱,搏动范围也缩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增宽时心尖搏动相应增强,范围也较大。另外,剧烈运动与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也随之增强。

(2)病理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增加也可使心尖搏动增强,如高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代偿期。然而,心尖搏动减弱除考虑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尚应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心肌收缩力下降可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造成心尖搏动减弱的心脏因素有: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心脏与前胸壁距离增加使心尖搏动减弱;心脏以外的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或气胸等。

负性心尖搏动

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另外,由于重度右室肥大所致心脏顺钟向转位,而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