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育

更新时间:2024-05-21 11:11

心理发育,个人心理功能(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言语、行为等)的成熟和个人心理特征(个性)的基本定型的整个过程。

解释

每个人在进入成年阶段时,认识功能的发育已趋于成熟,个性发育也基本定型,所以心理发育一般主要指儿童和少年阶段(18岁以前)的心理成长。通常分为乳儿期(出生到1岁末)、婴儿期(1岁末到3岁末)、幼儿期(3岁末到6~7岁末)、学龄初期(6~7岁到11~12岁)、少年初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7岁)。心理发育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脑的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心理发育对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影响极大。乳儿期心理发育 从5~6月起,乳儿除了吃奶之外也要求母亲陪伴,喜欢母亲给以爱抚和逗弄。母婴关系是婴儿与外部世界最早建立的关系,关系是否亲密和谐,对以后心理发育有很大影响,特别影响其将来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信任或怀疑。婴儿期心理发育 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

此期间若环境孤寂或家庭成员说多种方言,儿童不易在词与事物之间建立概念联系,也可引起言语发育暂时延迟。能够表达高兴、难受和同情等情绪。若教育方式不适当,易发生不良情绪反应,如嫉妒、害羞、暴怒、怕暗、怕雷声、怕动物等。是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的主要时期,管理过严可带来心理挫折和创伤。幼儿期心理发育 喜欢喧闹,动作多,注意力易分散,想象活跃,好奇心重。应因势利导,通过解答问题增进知识,培养品德。

3岁左右对性别有所认识,应适当引导。环境条件和教养方式不良,可引起行为和情绪障碍,常见有吮手指、咬指甲、偏食、厌食、夜惊、遗尿、胆小、害羞、敏感等。学龄初期心理发育 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较高级的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开始发展。有一定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个人气质逐渐显露(如急性子还是慢性),内向还是外向。性格特征开始显露(如勤勉或懒惰、诚实或虚伪、勇敢或胆怯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明辨是非的能力薄弱,在不良环境影响和错误教养方式作用下,易染上说谎、逃学、说痞话、打架、偷窃、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应改善环境,消除不良影响,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教育,解决实际困难。少年期心理发育 思维活动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形成时期。随着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受到巨大冲击,往往急于摆脱成人的约束,模仿理想人物。但行动上往往冲动和盲目,例如将粗暴当成勇敢,将轻浮当成时髦等。若遇到坏的引诱和教唆,易发生品行不端和反社会行为。所以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应当关心与重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