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4 08:44
心脑同治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治疗。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在治法方药的选择应用上应根据中风病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相兼治疗,以同时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只是由于累及部位不同、发病先后不一,才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同时兼顾心。二是心脑血管病同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于心脑之络脉,其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临床可针对相同的病因病机、不同的病变部位,着眼于络脉、毒邪,采用相同的方药以取得整体治疗效果。
心脑同治临床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药物的归经问题传统中医理论将脑的功能归属于心,是五脏生理功能的反映,且以心为主宰,因此,历代中医药文献皆没有“归经入脑”的药物,而是将对脑有作用的药物归经于心、肾、肝或其他脏腑经络,并且作为临床选方用药的依据一直沿用至今。我们认为,在临床运用心脑同治法选方用药时,应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不拘泥于中药学现有的归经理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用药,以保证临床疗效。
清热解毒药的层次性选择清热泻火解毒是心脑同治的重要治法,热、火、毒的轻重层次决定药物的选择也有层次分别。火热为毒之母,母能令子实,故清热泻火可减轻毒势。临证选药当分三个层次:其一,已成之热,当以清热兼具解毒之品治之,如黄连、黄芩、连翘、蚤休、半边莲、野菊花之类,母子皆治,以避免热势蔓延,毒邪趁机四蹿为患;其二,热邪已盛,且有上燎化火之势,当以苦寒直折其势,并引其下行,如夏枯草、栀子、大黄之属;其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适当选用茵陈、枳实之辈,使火热之邪顺势自二便而出。总之,我们认为,清热解毒药必须根据病情、病势、病时应用,不可一概而论,且应随时调整药品、药量,以免苦寒伤中之弊。
心脑同治的意义
揭示了中医整体观在血管性疾病研究中的指导作用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心和脑以遍布全身的络脉系统为载体紧密相连,是“脉络——血管系统”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整个络脉系统的功能状态同步。这种整体观念对探讨心脑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与西医学近年来提出的“大循环病”有高度一致性。
心脑同治法秉承了“异病同治”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心脑同治的生物学基础和作用机制,克服了以往研究靶点不明确、作用机制模糊的不足,定位于“络脉”,着眼于“虚、瘀、毒”进行论治,这在选方用药上有利于紧扣病机,使药效直达病所。降宁活脑养心疗法就是在心脑同治理论基础上经多年临床验证的专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已应用临床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