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中枢

更新时间:2023-02-18 09:03

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心、血管反射的神经细胞集团。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脊髓至下丘脑).但调节心血管活动最基本的神经中枢位于脑桥和延髓内的网状结构中,称脑干心血管中枢。其背外侧部为升压区,电刺激该区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其腹内侧部为降压区,电刺激该区可引起交感神经抑制,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但在正常动物,脑干以上的各级中枢(中脑、下丘脑、大脑)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延髓心血管中枢

延髓中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是心血管中枢的基本部位。研究表明,延髓中存在着调节血压的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有心迷走神经元、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以下几个 纤维交互投射、活动相互关联的功能区域的神经元群。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是整合心血管反射的兴奋性区域,分布有心交感神经元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元,即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在维持交感缩血管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中发挥基本调节作用,也称为缩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位于延髓尾端腹外侧部A1区(在C1区的尾端)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在兴奋时可抑制C1区神经元的活动,导致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延髓的疑核及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延髓疑核及迷走神经运动背核接受外周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和来自孤束核的兴奋性纤维投射,是心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的发源处,又称为心迷走中枢。

延髓孤束核

是心血管内感受器传入中枢的接替站,延髓孤束核位于延髓背侧门两侧,接受来自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和心脏感受器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然后至延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神经元,影响心血管活动。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脑干下丘脑小脑大脑中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例如,下丘脑是机体内脏活动调节的高级整合中枢,在调节体温、摄食水平衡性行为睡眠与觉醒以及发怒恐惧等情绪反应的过程中,都表现出相应的循环功能改变。动物实验可以看到,电刺激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可引起警觉状态,表现为骨骼肌紧张性明显加强。同时出现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骨骼肌血管舒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心血管反应,以适应当时机体的状态。

大脑特别是边缘系统、小脑都参与调节下丘脑、延髓等心血管神经元的活动,使心血管活动与机体各种行为的改变相协调。

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

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和心迷走中枢具有下列特点:

①具有紧张性活动。

交互抑制:当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增强时,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减弱。安静状态下,心迷走中枢占优势,故心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运动和紧张时心交感中枢占优势,心率加快。

③随呼吸周期性变化:吸气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较低、心交感中枢紧张性较高,故心率加快;反之,呼气时则心率减慢。这种心率随呼吸时相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儿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