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9 08:50
大凉山的彝人们都有着一种执着、一种恪守。按照他们的说法,当他们死去,他们被火葬而非电解的骨灰才会长眠于彝山黑色的泥土中,他们的灵魂才会破土而出,并像子居鸟翱翔于天空,愈飞愈高,飞向天和地的中央,飞向先祖阿普笃慕的居地。
几年的采风生活,让在山水间的徜徉让作为少数民族歌手的“山鹰”最近距离的接触到了浩瀚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感悟到了山水间自然的力量,痛惜着民族元素的被忽视及不经意的流失,捕捉、挽留、再现……这样的思绪在一首首音乐中以最深厚的感情流露出来。
《忠贞》风格轮廓也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带着对现代社会、人生、人性的反思,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崇敬,它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民族音乐碟。
如果要对“山鹰”的这些年音乐漂泊生涯做个总结的话,《忠贞》这张专辑应该算是最好不过的报告了,在其中能听到的不仅仅是好的音乐,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信仰的追求!这是“山鹰组合”在多年的音乐道路上的一次深刻总结,是他们重返民族音乐舞台的骄傲之作,正如主打歌中所唱的“我想找的还能否坚强,千年以后她是否依然”,这是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存方式撞击的夹缝中屹然坚守心中最后净土的他们,在为万物而歌唱、为内心而歌唱。他们要为世人吟唱出无数美丽的歌谣,用美丽去认识人世、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几千年的文化古韵。
在这张唱片中没有辉宏的主题,没有千奇百怪的伴奏,没有夸张花哨的修饰,有的只是一把吉他、三个声音、三个最纯净的心灵。对“山鹰组合”来说这张唱片是他们的第八张唱片,却也是他们迈出新的步伐的第一步,也是对过去十年的总结,从终点开始他们真正想要的音乐的起点,是向世人重新展示被忽略的音乐。
对于歌者来说,一张专辑的定位很关键,而《忠贞》是山鹰组合十几年来定位最好的一张,也是他们最想做的一张。历数前十年的七张专辑,有过成功也有过鲜为人知,身为制作人的老鹰认为,第一张专辑《我爱我的家乡》是感情赤裸裸的少年状态,赤裸裸地面对生活,面对感情。而那种赤裸裸是发自内心的、不加任何修饰,是内心最真诚最直接的表达。专辑《走出大凉山》是别人根据山鹰组合提供的原始素材来定位的,而且定位很成功,使山鹰组合——少数民族和声组合的模式诞生了。迈入新世纪后,依旧出了几张专辑,山鹰组合就开始探索做一张属于自己音乐理念、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制作的专辑。尽管做这样的一张专辑很难,但是对于这个愿望他们从不曾抛弃过,为之反而更加努力、不懈的追求,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做音乐永不丢弃的一个信念,这也是一种忠贞。
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底蕴的中华大民族,它所造就的乡谣是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专辑《忠贞》的定调是淳朴和亲切,没有愤世的高声呐喊,也没有悲痛欲绝的自怨自艾,带来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沉淀与升华,清清淡淡,犹如从远古深山中传来的高山流水,抚慰你被喧嚣搞的狼狈不堪的耳朵、抚慰你在喧闹的城市中渐渐疲惫的心,在城市的一隅感受心灵的净化。同时整张专辑琅琅上日,随口可吟并能使人回味不己,相信这张专辑能够给喜爱山鹰的歌迷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1 序曲
2 橄榄树在梦中结满果子
3 把歌放在酒里唱
4 如今的情歌
5 蜕化
6 忠贞
7 肉眼看不见的巨人
8 叹调
9 反璞归真
10 人花
11 残缺的歌谣
1993年春,中国西南高地出现了一个叫“山鹰”的彝族人组合,他们用纯洁的乡士气息发行了第一张彝语专辑《我爱. 我的家乡》。
1994年初,“山鹰组合”录制了第二张彝语专辑《大凉山摇滚》,首开彝族通俗流行音乐——彝式POP的先河。
1994年,签约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推出“山鹰组合”的第一张汉语专辑《走出大凉山》,在没有过多媒体宣传的年代,专辑销售量达到了80万张之巨。
1995年,山鹰代表中国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95“亚洲音乐节”,第一次将中国少数民族通俗流行音乐带进了世界舞台。
1996年,录制发行了第二张汉语专辑《离开家的孩子》同名主打歌曲荣获广东广播新歌96首季十大金曲奖。
1997年,在完成第三张汉语专辑《火一样的人》后,“山鹰”觉得自己当前的音乐和都市的生活方式与自己的音乐梦想日趋渐远,于是选择重回民间。
1997年-2000年,“山鹰组合”先后到了西藏、云南、贵州和故乡大凉山等地采风。
2001年,“山鹰”再度北上,组建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并成立了北京龙曰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山鹰”制作发行了第四张汉语专辑《漂人》,同名主打歌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金号奖——组合金奖。
2003年,“山鹰”制作了十年后又一张彝语专辑《忧伤的母语》。
2004年,在经历了十年的积淀、追寻、采风及碰撞后,“山鹰”推出了第八张具有浓郁东方民族特色的乡谣大碟《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