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6 16:55
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到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装有武器,有些快艇还加装 20至76毫米口径舰炮,吨位较大的快艇还可能包含水雷、深水炸弹等。搭配的感测系统有搜索、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作战等。
快艇是舰艇中的“短跑冠军”,最大航速可达40—60节,有“海上轻骑兵”之称。快艇按装备的武器分类,有鱼雷艇、导弹艇和导弹鱼雷艇等。快艇虽然小,但它的威力不小,作用很大。对于侵入到近海范围内的大、中型敌舰,鱼雷艇和导弹艇可以单独编队出击,也可以与其他水面舰艇协同出击,消灭来犯的敌方大、中型舰艇。也可以派快艇去攻打敌方运输船队,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快艇的速度快,艇体小,能隐蔽,能有效地突然地袭击敌方的基地、停泊场。在浅水航道、狭窄海区、礁岛区等处,可以使用快艇布雷。
快艇中威力最大的要数导弹艇,它继承了鱼雷艇的优点,在海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大、中型舰艇相比,它的自卫能力较弱,抗风浪性能较差,只能在近海作战。
现代快艇广泛应用导弹武器,先进的小型化电子设备,大功率燃汽轮机和水翼、气垫技术,正朝着导弹化、大型化、高速化、电子化等方向发展。在未来的海战中,快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快艇将在军事上给人极大的帮助。
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亦称鱼雷快艇。特点是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主要在近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攻击敌大、中型舰船,也可进行反潜和布雷等。鱼雷艇体采用合金钢、铝合金、木质、和混合材料结构,动力装置多数采用高速柴油机,少数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柴油机联合动力装置,航速40-50节。艇上装有2-6枚鱼雷和1-2座单管或双管舰炮。此外,还有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声纳、指挥系统、通信导航设备等。鱼雷艇诞生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时的水雷艇。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着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用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装甲舰。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由于它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因而被称为鱼雷。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
世界上第一条鱼雷艇是英国于1877年建造的“闪电”号,几乎与英国同时,俄国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鱼雷艇。1887年1月13日,“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第一次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海军的“国蒂巴赫”号通信船。
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都取得了较大战果。在1918年6月10日,2艘意大利鱼雷艇用2发鱼雷就击沉了奥匈帝国的万吨级战列舰“森特?伊斯特万”号。在50和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曾多次参加海战,取得了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水昌”号炮舰,“剑门”号,“章江”号猎潜和多艘运输舰的战绩。鱼雷艇具有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的特点,但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由于它的造价低廉,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加之现代鱼雷的性能不断提高,因此它的发展仍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视。但随着导弹艇的崛起,鱼雷艇在快艇中逐步退居次要地位。现代的鱼雷艇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40-150吨之间,少数大型鱼雷艇在200吨以上,航速为75-100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900-1800公里;艇上装有2-6具鱼雷发射管。
海蛟大队下的每一快艇中队都辖有两个分队(番号一至十分队),每分队各辖导弹快艇
阿拉伯数字编号的大字漆于艇尾; 水线部份则是漆成红色。
2002年6月18日,由大陆自行设计、制造的大陆第一快艇——海豹HP1600型超高速缉私巡逻艇在蛇口港成功下水试航,并将很快装备深圳边防缉私部队。
该艇由深圳海斯比船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制造。据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施军介绍,海豹巡逻艇总长16米,宽3米,高1.65米,吃水深度为0.65米,排水量达8.5吨,续航能力为250海里,能抗击6级风浪。最高速度为60节,即每小时航行112公里,为大陆速度最快、最先进的船艇。该艇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驱动系统和最“王牌”的柴油发动机,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同时,该艇还独特地采用了“断级”船型,大大减少了海水对艇身的阻力,这在大陆也是首创。此外,该艇采用了大量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甚至动用了不少飞机建造用料。该艇的建造费用还不到300万元,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
“黄蜂”级(021型)大型导弹艇,苏联于1959年转让,搭载4枚“上游-1号”导弹,在当时是较先进的装备。首舰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制造,1963年下水,1965年12月底服役。1970年该型艇实现全面国产化,西江造船厂也于1971年建成首艇。
在国产化过程中,中国的技术人员也对该型艇进行了不少改进,主要有:研制了钢质可放倒桅杆,导弹装载架改成装在短架,人工收、抛锚改为锚链筒自动首、抛,在南方使用的艇上加装了空调系统,增加了无线电台,侦察雷达,保密机等设备。1975年,该型艇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
首艇由芜湖造船厂制造,1966年4月开工,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为66型小型导弹艇。因为“文革”影响,直到1975年2月才定型,由芜湖造船厂和上海求新造船厂生产。1980年至1982年,701所与海军4805厂将4枚 C-801型多用途导弹改装到一艘024艇上,攻击力大大加强。近年来,海军还在该型艇上进行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试验工作。
1997年7月1日随驻港部队进驻香港昂船洲基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大型导弹快艇,国外称红箭级或黄级导弹快艇。由广东黄浦造船厂建造,首艇于1989年下水,1991年服役,至1997已建成4艘(编号770-773),服役于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该型艇长65.4米,宽8.4米,吃水2.4米,标准排水量520吨,满载排水量542吨,航速32节,续航能力1800海里/18节,战斗乘员75人。武备:2座三联装“鹰击”-81(C-801)反舰导弹发射架,1座37毫米全自动双管舰炮(774艇起换76毫米舰炮),2座30毫米双管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