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5:11

念(拼音:nià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从心为形,今为声。“念”的本义是思念、想念。“念”又指想法、念头,作名词用。后来念又有读的意思。

字源演变

“念”在甲骨文中写作图1,上为“”字,下为“”字。金文(图1、2)与甲骨文相似,而战国中山王鼎上的金文“念”上部为“含”(图3)。学界一般认为“念”是一个形声字,其中“心”是个形旁,“念”是想到的意思,而“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古人用“心”字作“念”字的形符。“今”字作声符,表示“念”的读音与此相似;战国金文(图3)上面的“含”也是作声旁用,“含”字本就以“今”为声。也有人认为,“念”字中的“今”也起到对意义的表达作用,“今”本义是“目前、现在”。“念”的本义是“现在心中思念”。“念”和“想”是近义词,“想”与“念”的不同在于,“想”表达主观的愿望,因为希望得到而思念,东西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念”强调现在思念,东西已经存在。

“念”的对象是具体、清晰的,比如:挂念父母、惦念家里的事、怀念祖国、思念家乡、眷念亲人。挂念、惦念、怀念、思念、眷念等词都表示因感情所系而经常发生的想念,作用的对象都是已经存在的。

“念”从动词发展为可以作名词,表示“想法、主意”。如“信念”指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看文艺作品或听故事时,人们对情节发展或人物命运会产生关切的心情,这种心情叫“悬念”。“妄念”和“邪念”都指不正当的念头。

“念”可以放在心里,也可以口头表达出来。因此“念”的另一个意义是“读”,多指读出声音的朗读或背诵,如:念信,念报,念经。默读也可说成“默念”。上学要念书,所以“念书”也指上学,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也可说成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上了九年学也可以说成念了九年书。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奴店切(niàn)

常思也。从心今声。

说文解字注

“(念)常思也”注:《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许云:怀,念思也。《左传》引《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从心。今声”注:奴店切,七部。

广韵

奴店切,去㮇泥 ‖ 今声侵1部(niàn)

念思也。又姓,西魏太傅念贤。奴店切。二。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念;部外笔画:4

《唐韵》奴店切。《集韵》《韵会》《正韵》奴玷切,并音𦁇。《尔雅·释诂》:思也。疏:常思也。《释名》: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著不能忘也。《书·大禹谟》:念兹在兹。

又《小尔雅》:无念,念也。《诗·大雅》:无念尔祖。

又姓。西魏太守念贤。

又《转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书·洪范》:汝则念之。叶下咎受。

《六书精蕴》:人当念所当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𫝹,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心”的第二笔楷体是㇃(卧钩)。

【写法】“今”宽“心”窄。“今”,“人”居上居中,撇和捺从竖中线上端起笔;点笔在竖中线,㇇(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心”,居下居中;第二点在㇃(卧钩)上方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