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9:22
怀古伤今,成语,意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出自于三国时期阮籍所作四言诗《咏怀诗十三首》:“感往悼来,怀古伤今。”
【成语】怀古伤今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怀:想念。伤:忧思。今:现在。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出自于三国时期阮籍所作四言诗《咏怀诗十三首》:“感往悼来,怀古伤今。”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要了解词人写这首词时已年近半百,但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用,空有报国之志而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其次要理解词中所描写的古人古事,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怀古伤己: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要联系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背景,又要理解刘义隆、孙权、刘裕、廉颇等典故的含义。既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思恢复的强烈不满,又表现了对统治者不重用自己的愤慨,既怀古伤今,又怀古伤己。其他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也属于这类诗歌。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发表某种感慨。理解这类诗歌,首先要联系相关的写作背景,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要正确的理解运用一些典故。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18课)或(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18课):“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