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8 09:45
怀安地区三样非常出名的特产:柴沟堡熏肉、怀安城豆腐皮、马市口一窝丝饼。
柴沟堡熏肉始创于十九世纪初,迄今有200年历史,被载入《全国食品大字典》。清乾隆年间,为柴沟堡人赵福全创立。后经郭玺总结前人制作熏肉经验,创出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他熏制熟肉皮醇,鲜嫩适口,被人称赞。据《怀安县志》载:“柴沟堡熏肉特佳,名驰省外,以之分赠亲友,无不交口称赞”。
相传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路经怀安进膳,在满桌珍馐佳肴中,慈禧和光绪维对柴沟堡熏肉颇为赞赏,点之为“清廷贡品”。
柴沟堡熏肉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有它的独到之处。正宗的柴沟堡熏肉精选肥瘦适中的剔骨猪肉,经焖、煮、煨、炖、熏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用柏木技艺青纯独到,制作的繁复精细,使熏制出的成品肉皮焦红而柔韧,嚼之微“筋”有齿劲;肉松嫩而脂少,食之爽淡而不觉腻;柏香馥郁,熏味馋人;久存不腐,蚊蝇不恋。而且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作用,堪称烹调一绝,肉食奇葩。
现在柴沟堡熏肉在京西甚至在全国都有名气。它不但是百姓日常膳食的佳食,也成为人们馈赠宾朋的首选礼品。
现在,怀安已把熏肉制品加工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现有熏肉制品作坊200多家,销售摊点300多个。从1998年,县里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的熏肉制品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柴沟堡熏肉制品厂与国家肉类研究中心联合投资100多万无,围绕市场多品种、多口感的需求,开发熏肉制品新产品,将单纯的猪肉熏制品,发展到目前熏制羊、狗、鸡、兔肉,熏豆制品、蛋制品,“香柏烤制”的西式产品4大系列70多个品种。同时,熏肉制品厂加在技改力度,采取现代化的工艺技术,实施无菌操作,产品采用真空包装,严格食品检疫,熏肉制品的保质期达到2个多月,并通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质量达标食品”认证,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名优产品。随着熏肉制品知名度的提高,品种多、质量优的“柴沟堡熏肉”系列产品拓展开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北京、太原、呼和浩特市等地设了11个办事处,源源不断的熏肉制品供应着以北京为主的500多家超市,同时也摆上了美、日、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宾馆及居民的餐桌。
怀安城豆腐皮历史久远。明洪武二十年(1392年),筑怀安城防边。新城筑成后,县令下令庆贺三天。城里的豆腐匠武老汉根据自己做豆腐的经验,巧制而成豆腐皮。在新城落成典礼的那一天,武老汉的豆腐皮一上市,生意兴隆。前来拜师学艺者众多,武老汉把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人此,怀安城的豆腐皮便一代代流传下来。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攻克怀安城。怀安城百姓感激李闯怀安城腐皮来犒劳闯王的大军。闯王吃后,赞叹不已,临行时还带走不少。从此,怀安城的豆腐皮名声大振,久传不衰。
怀安城豆腐皮,薄如纸张,口感筋道,清白馥香,价廉物美。刚从豆腐皮上扯下来的豆腐皮,揉成一团,不会掉角,也不会有一丝裂缝。真是柔软筋道。这是怀安城豆腐皮的独到之处。用豆腐皮做成的各种冷热荤素菜,醇香爽口,名不虚传。
怀安城豆腐皮极富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还有钾、钙、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食用,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对肝炎和软骨病的防治能力。
怀安城豆腐皮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把黄豆打浆、浇胚、点浆、舀皮到压水、扯皮、煮皮,这一连串的工序都是在摄氏40多度的高温下进行的。某些工序对于温度、火候的要求近乎苛刻。特别是点浆、舀皮,由于时节、环境的不同,要观其色,嗅其味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可见,没有几年的经验和功夫是做不出怀安城豆腐皮的。
现在,怀安城豆腐皮已成为怀安县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仅怀安城镇从事豆腐皮生产的就有150余户,生产的豆腐皮远销北京、内蒙古、山西、辽宁及省内10多个大中城市。
一窝丝饼是“怀安三宝”之一,起源于渡口堡乡马市口村。怀安县渡口堡乡马市口村在旧时是个“鸡鸣三省”的地方。南临东洋河,北倚古长城。明朝时是通往蒙古的要道,各地商贾、马贩子云集于此。马市口人开饭店者与日俱增,“一窝丝”烙饼就在这种繁荣的经济环境下诞生了。
据说在清光绪年间,“一窝丝”烙饼店的掌柜郭生堂和一家姓刘的同期开店,两家在生意上竞争激烈,都想以一技之长压倒对方。有一年从怀安南川来了个外地做工的,人称陈大师傅,会做一种特殊的烙饼,用上等白面、麻油做成三尺长的拉面,然后取其一根卷在一起擀成饼,放在锅里加麻油烙熟,形状就像曲蜷待腾的蛟龙,提起一根线,放下一窝丝。从此郭家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店主郭生堂亲自动手学习绝技,在掌握要领和诀窍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窝丝”烙饼创始人。
“一窝丝”烙饼制作精细,做工考究,在选料、水温、和面、切面、拉面及时间火候上都很有讲究。刚出锅的烙饼油晶晶、黄橙橙,色、香、味俱佳,吃起来香喷可口,是家庭和单位迎宾待客的上等食品,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