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履光

更新时间:2023-10-29 01:43

怀履光,英文名字是威廉·查尔斯·怀特(William Charles White),加拿大圣公会传教士、主教、考古学家、慈善家。曾先后在中国福建、河南地区宣教,担任牧师、河南教区主教;“河南救灾基金会”会长、“河南公共卫生协会”会长,开封“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人物简介

怀履光的英文名字是威廉·查尔斯·怀特(William Charles White),于1873年8月22日生于英格兰德文郡的艾维布里奇,在兄妹10人中他排行第一。父亲亨利·詹姆斯·怀特(Henry James White)是一位石匠和建筑承包商,母亲是安·沃尔克(Ann Walke)。1881年全家移居加拿大,定居安大略省诺伍德镇。怀履光的父母是圣公会教徒,要求孩子严守教规,这使他从小就受到虔诚的基督教教育。

人物生平

怀履光18岁高中毕业后,即离开家乡去外地,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但他的愿望是将来能从事神职工作。1894年进入圣公会开办的威克里夫神学院学习。在大学的两年时间里,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获得“鲍德温传教士纪念奖”。 怀履光兴趣非常广泛,从体育到音乐和艺术,他都涉猎;最能吸引他的是医学,他常去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听课,去诊所观摩治疗,研究病例,从而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这使他到达福建后,在医疗宣教上有所作为。

1896年5月30日,怀履光被按立为副牧师。1897年初,怀履光以英国圣公会的名义来到福建,他为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怀履光”,取其“走向或寻找光明”之意。在福建建瓯,由于他汉语尚未过关,只能依靠华人教士布道;可是他利用掌握的一些医术为群众拔牙、补牙和割痈排脓等,却也吸引了不少人。不久,他与未婚妻安妮雷(Annie Ray)在上海三一教堂举行了婚礼。

在汉语学习上,怀履光聪颖过人,进步很快。不久他便着手编写《建宁方言英语词典》,该词典于1901年由福州的一家出版社出版。1899年,怀履光在福州不列颠公众教堂由香港主教按立为牧师。1901年被派到闽侯传教。他在教区大院里建立了一所男子寄宿小学;亦在附近麻风病人居住区为病人子弟开办了一所学校,自己继续行医。他还与其他传教士合作,帮助鸦片吸食者戒毒。1907年,怀履光转到福州,他传教的对象改为政府官员、儒家学者和社会上层人士。自此他开始欣赏丰富而古老的中国文化,认同中国生活方式,以及哲学思想中的健康内容了。

1907年,各国在华传教士在上海召开“中华百年传教大会”, 怀履光作为英国圣公会福建代表出席会议。会后,中华圣公会邀请加拿大圣公会单独派遣传教士到尚未建立差会的省份开拓传教区域,怀履光选中了河南。加拿大圣公会决定按立怀履光为主教领导该地宣教工作。1909年11月30日,怀履光在多伦多市圣詹姆斯大教堂被加拿大主教按立为主教。36岁的怀履光,不仅成为加拿大大主教按立的第一位主教,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主教之一。

1910年5月,怀履光夫妇进入河南省会开封,先在开封城内行宫角租赁房屋设置布道所和阅报室,继而兴建三一座堂,由魏亦亨主持会务。在开封南关购地创办圣安得烈中学和圣玛利亚女中。以后几年中,一些福建圣公会的华人教士和教徒陆续前来,二十几名加拿大传教士也先后到达开封。怀履光很快在河南中部和东部打开局面,至1934年他离开河南时,圣公会已有17个牧区,一家医院和几十所中小学校,并一千多名教徒。

在教会的发展方向上,怀履光继承和发扬了圣公会的传统,注重培养和发挥当地神职人员的作用,把教会中国化当做最终的目标。在河南二十多年里,他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1929年他按立华人牧师郑和甫(P. Lindel Tsen)为副主教,1934年又把郑推向主教的位置。1932年,他还向国内有关机构建议差会的所有财产和资金应由华人主教控制。怀履光尽其最大力量关心和支持中国的教会和信徒,这是河南圣公会在短期内取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之一。

怀履光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在他到达开封几个月后,河南便发生了严重的灾荒。1911年5月,他出任“华洋义赈会”会长,从海外募集救灾款项,组织食品的分发。在1920年至1921年的灾荒中,怀履光出任“河南救灾基金会”会长,从加拿大民间募集到60万加元;他还通过加拿大圣公会向加拿大政府寻求援助。此外,怀履光还担任过“河南公共卫生协会”会长,开封“红十字会”会长(1922-1934年),并建立“国际反鸦片协会河南分会”,自任会长,与政府合作开展戒毒运动。怀履光还参加乡村建设活动,为河南的乡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上述活动不但促进了圣公会的传教工作,也扩大了怀履光本人的影响,因此他受到北洋政府的多次表彰,先后获得15枚不同的奖章和勋章。

1934年,怀履光年满60岁,退休回到加拿大。因怀履光在中国曾搜集了大量的文物并深有研究。所以于同年10月,怀履光被聘为多伦多大学中国考古副教授兼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远东收藏部主任。在大学里,他讲授中国文化,举办夜校班,教授中文。1942年,他晋升为中国考古学教授,次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研究系,担任该系主任。1944-1945年间,他以“壮观的中国生活和文化”为题,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讲座,很受欢迎。

主要成就

怀履光在授课之余,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和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1934年到1956年,他写出20多篇论文和几部颇有影响的著作,其主要著作有:《洛阳古墓考》,《墓砖图集》,《墨竹画册》,(An Album of Chinese Bamboos,A Study of a Set Ink Bamboo Drawings,A.D.1785),《中国庙宇壁画》 (Chinese Temple Frescoes),《中国犹太人》(Chinese Jews:A Compilation of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Jews of Kai-feng Fu),《中国古代甲骨文化》(Bon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中国青铜文化》等。此外,怀履光还把一些中国古代的诗词译成英文发表。

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怀履光应邀返回开封,帮助河南圣公会战后恢复工作。回到加拿大后,鉴于年事已高,于1948年辞去中国研究系主任和博物馆远东收藏部主任的职务。1959年,在他授职牧师60周年之际,威克里夫神学院设宴招待,称之为“这一代最伟大的传教士和政治家,因为他建立了自养的中国教会”(参见Lewis C. Walmsley: Bishop in Hona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4, P211)。圣公会代表称他在“建立中国教会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上,都以一种令人难忘的方式把福音传播者、管理人员和政治家的作用融合为一体”。1960年,怀履光于多伦多市去世,终年86岁。加拿大圣公会给予他很高的荣誉,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盗掘东周文物

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是基督教河南圣公会的主教,他1910年到任后,在开封、商丘、洛阳等地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还开展了一些慈善和社会救济工作,着力培养中国高层神职人员,促进了基督教在河南的传播和发展。与此同时,他利用主教的身份大肆攫取河南的文物,尤其是对洛阳的两处周代贵族大墓,进行了破坏性的盗掘,致使大量珍贵文物流散国外,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928年在洛阳金村发现东周王陵和贵族墓地,在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纳等所谓学者和传教士,以及国内古玩奸商,威逼利诱当地农民为他们盗墓,从1928年至1932年,盗掘东周王陵大墓8座,出土文物数千件。

这些珍贵的文物被盗贼们用马车运到洛阳,然后转运出国。其中华尔纳盗走的玉器精品最多,其他文物被运往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存留国内的文物微乎其微。

《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共收录金村出土的文物238件,其中大多数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些文物精品,如今被法国巴黎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美国坎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美国佛利亚艺术馆等博物馆收藏,有的在日本大阪佳友男爵、日本东京细川侯爵等人手中……洛阳金村于1928至1934年间曾经被盗掘八座战国大墓,里边的玉器铜器十分精美精彩,富有考古及艺术价值。直到今天,香港还有一些古玩老板用〝金村土〞来形容特别精美的战国玉器。金村出土的文物大部分卖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难以追查。其中一部分于1937年由日本梅原末治编入《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拍有图片,注明藏主,可信度高。该书收录精粹文物238件,较多在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另有一部分金村文物由传教士怀履光(Williams Charles White)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集,怀履光后来成为该馆东亚部的第一任主任和多伦多大学中国学院的第一任院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