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贤亲王墓

更新时间:2024-06-13 22:44

怡贤亲王墓,也叫“十三爷坟”,是爱新觉罗·胤祥的园寝,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病逝,雍正皇帝下旨建成怡贤亲王墓(园寝之制)。墓区在清代被列为禁地,清朝廷在此设东营守护,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置东、西二营房,设护卫、护军校、太监官等文武职官员管理陵墓事务。东营房驻马步兵百余人,西营房为陵寝衙门和八旗兵丁驻地。其内土地由怡亲王府所属八旗人耕种或出租。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贤亲王墓被宋哲元派往涞水的县长王作舟及带来的一营军队,监押80多名盗墓犯公开施工,将墓内所有随葬的珍宝洗劫一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园寝继续遭破坏,地面建筑全部平毁。

建筑布局

怡贤亲王墓,为园寝之制,南、西、北三面丘陵环抱,东西为平原,内有云溪水蜿蜒流过。园寝坐西朝东,周长20千米,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南到南铺(今高家铺),西到西铺(今水东村东北),北到北铺(今三合庄),东到东铺(今寺庄)。园寝全部建筑物30余座,建筑用料全部采用汉白玉质料、红砖绿瓦。园寝四周松柏参天,庄严肃穆,华贵典雅。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三孔石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南北值班房、月台、宰牲亭、南北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圆宝顶等,这些建筑由10米宽、1.5千米长的神道贯穿起来,形成层次分明、具有节奏感的建筑群。

主要建筑

神道碑位于神道最前方,龙首龟趺,高5米,宽1.4米。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神道碑”15个大字,一边是汉字,一边是满文。

火焰牌坊位于神道西边,三门四柱,全为石制,每门的上额枋上正中有一个火焰宝珠,高10米,长25米。

五孔拱桥位于火焰牌坊后边,长38米,宽7米。

石牌坊位于五孔桥西边,为七楼四柱牌楼,高10米,长25米,柱础和坊梁有雕刻图案。

一对擎天柱(华表)位于石牌坊西边,高13米,分列两旁。柱础和柱体均呈八棱形,每面各雕二条龙,上面的龙头朝上,下面的龙尾朝上,龙头又抬起。柱身上有8个侧面,共雕龙16条。石座周围无石栏杆围绕。

擎天柱后还有神道碑亭一座,上刻雍正御制碑文。亭后还有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大殿、殿前石雕麒麟一对,大殿后为圆形宝顶。园寝周围还有八旗驻军守护。

保护措施

1982年7月,怡贤亲王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怡贤亲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价值

怡贤亲王墓是研究清代园寝等级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怡贤亲王墓主人是爱新觉罗胤祥,名允祥,为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雍正即位后,任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清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管理宗人府事务。四月,总理户部事务。清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总管圆明园八旗兵丁;十一月,管理四译馆和汉军侍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擢任议政,总理京畿水利,疏浚河道,兴建水利工程,并辟荒地数千亩,募民耕种,颇有收获。清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雍正帝谕: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而忘私,视国如家。而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予以褒奖。清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清雍正八年(1730年),任统领军机处大臣。同年五月初四病逝,次日,雍正皇帝亲奠,并下谕旨:“怡亲王薨逝,心中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复谕举怡亲王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贤”,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号之上,并命更定园寝之制,打破常例。

旅游信息

怡贤亲王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内乘坐公交917路快车,在渐村站下车,步行前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