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7 08:13
恩平市博物馆,位于恩平市恩城街道鳌峰山东麓(开放大学西侧),1986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原馆址位于鳌峰山顶,2003年迁入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2022年2月迁入现馆址。占地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1984年6月,恩平市博物馆建立,馆舍建在鳌峰山顶,内设有固定的多个展厅。
1998年,受特大洪水影响,山体滑波,市博物馆馆舍成为危房。同年12月,市博物馆迁入市科学馆,临时寄存文物和办公,无法展出文物。
2003年,市博物馆再次迁到恩城沿江路8号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内。
2022年2月,迁入位于恩平市恩城街道鳌峰山东麓(开放大学西侧)的新馆址。
恩平市博物馆主体建筑外观设计以恩平出土的东汉铜鼓为形体参照物,寓意恩平在新时代战鼓的鼓励下,奋力起航,共筑中国梦。
《华侨文物陈列》(1986~1997):恩平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之一,华侨历史悠久。据史载,清嘉庆年间(1796年)便有邑人到海外谋生。恩平华侨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居海外及港澳台同胞有27万多人,县内侨眷20万人。陈列以图片与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示,重现先辈侨民在海外种族岐视和残酷的排华迫害中,含辛茹苦、奋力抗争的血泪史;表现了海外华侨身羁异邦、心怀祖国、执爱桑梓的拳拳爱国情以及他们勤劳勇敢、聪明能干,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还体现了海外侨胞为祖国繁荣昌盛,同心协力在各方面为家乡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农民文物陈列展》(1986~1997):通过馆藏文物陈列,反映了农具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发展的历史概貌。通过丰富的实物陈列,使观众在参观的同时学习到了历史知识。
《民俗文物陈列展》(1993~1997):以照片、实物、模拟场景等多种形式,从侧面反映恩平民间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由于恩平的风俗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因此太小的展室难以将所有的内容包括进来,只能法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份陈列,以窥一班而见全豹。
恩平市博物馆自2005年起在馆内举办多个有宣传、教育意义的专题展览。其中包括3个爱国主义教育类展览,两个科普教育类展览以及4个艺术教育类展览。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3个。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通过展出一系列历史图片,将当年红军长征的观苦场景重现于观众眼前。使观众在参观的同时重温那一段历史。
《古钱币展览》:中国货币有着4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币种繁多。展览展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观众通过欣赏中国钱币的悠久历史,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黄腊石和根雕展览》:恩平地区民间玩石赏石历史悠久。石文化底蕴深厚。展览展出恩平地区10位奇石收藏爱好者的部分藏品,涵盖了恩平各类优质蜡石品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景象万千的奇妙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恩平天然藏石、赏石的艺术风貌和风格。
恩平市博物馆藏品来源主要通过广东省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拨,个人捐赠等征集方式获得文物。藏品类别主要有石器、陶瓷泥砖、墨砚、铜钱、玉器、银器、书画、枪械等。截至2019年底,恩平市博物馆共计有馆藏文物5772件/套。
汉代绿釉陶狗:狗身长20厘米,高31厘米。
清乾隆祭红盘:口径18厘米,高4厘米。
新石器半山型双耳方格纹彩陶罐:口径15.70厘米;底径10.80厘米;高25.10厘米。
清“大清光绪年制”款青花缠枝莲纹瓷瓶:口径9.80厘米;底径13.80厘米;高38.80厘米。
恩平市博物馆文物库房配备有抽湿机,有“三铁防”,即有铁门、铁窗、铁柜。有已和公安联网的110报警系统。
恩平市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举办内容丰富的展览。面向社会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发挥博物馆传播思想、知识和文化的独特作用。为学校教育提供教学资源,传播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
恩平市博物馆每年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省内外和市级文博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该馆的专业水平,培养科研队伍。
2003年7月,恩平市博物馆被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8月,入选第五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梁贵翰(1984.6~1986.4);张捷进(1986.5~1986.12 副馆长);余正(1987.1~1989.12);张捷进(1990.1~1997.10);吴荣光(1997.11~2005.3);朱忠泽(2005.4~)。
恩平市博物馆是事业单位。
恩平市博物馆经费来源主要是市财政拨款。
恩平市博物馆设办公室和仓库。
恩平市博物馆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专业人员6人,初级职称6人。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
恩平市博物馆自1986年开馆至1997年总接持观众数约25万人次,2005-2009年总接待观众数约4.5万人次。
恩平市博物馆位于恩平市恩城街道鳌峰山东麓(开放大学西侧)。
上午8:30-11:30,下午2:30-5:00(逢周六、日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