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1 08:52
恻怆,汉语词语,拼音:cè chuàng,意思是哀伤,出自《汉纪·文帝纪论》。
哀伤。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论》:“夫贾谊过湘水,吊屈原,恻怆恸怀,岂徒忿怨而已哉。”
西晋 ·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然大将军志意恳切,发言恻怆,故听如所奏。
晋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
唐·韦应物《送房杭州(孺复)》: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风雨吴门夜,恻怆别情多。
宋·秦观《田居》诗之三:“辛勤稼穑事,恻怆田畴语;得谷不敢储,催科吏旁午。”
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而羽书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筹蒿目,又迸逼于胸中。故其(袁可立子袁伯应)为诗曲而中,婉而多风,古人感怀讽谕缠绵恻怆之致,往往交惊杂作。”
清·黄鷟来《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恻怆多远思。”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妻单子稚,内外谁支,念此零丁,恻怆肝脾。”
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述德故文体瑰伟,志哀则文词恻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