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9 11:28
悬剑,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季札在朋友徐君(一说徐国国君)死后,仍将朋友喜欢的剑挂在其坟前。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典源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典源译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君(一说徐国国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却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释义
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所谓悬剑,顾名思义,就是悬挂在空中的利剑,当然也可设置在别的地方,一般会悬在盗墓者以为万事大吉的地方。 古代常用的反盗墓机关有“积石”、“积沙”、“悬剑”、“伏弩”、“伏火”。悬剑常与伏弩等反盗墓手法一起配合使用。盗墓贼进入墓道后,侥幸躲过伏弩,也难逃被悬剑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