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病

更新时间:2024-09-12 16:06

由于过度或短暂兴奋、抑郁、焦躁等情绪引起的情绪波动及精神状态不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都市心理疾病

解释

一些人本来很开朗,但是不知不觉变得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失眠,没有胃口,没有精力,很消极,医学上叫做“抑郁症”,还有人突然觉得胸闷,心跳,烦躁不安,吃不好,睡不香,心理医学上叫做“焦虑症”。医学上把这些情绪障碍叫做“情绪病 ”。

表现

情绪病除了焦虑和抑郁以外,还有强迫症(反复思虑,担心一些事情,常做某些动作,自己也认为没有必要,很无聊,但无法控制,因而痛苦)、疑病症(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问题,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医生检查发现没有问题,但病人仍然坚持自己有病,四处寻医)、恐惧症(如怕高,怕人,因此回避,深感痛苦,影响工作和生活)等等。

分类

单向情感障碍

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等。

双向情感障碍

含两种的情绪成分,如躁狂抑郁症

产生原因

很多人都会认为情绪病的产生纯粹因外在压力而起。据研究表明,情绪病的真正成因是多种的。据专家介绍,一位70岁的老妇人,晚上经常失眠,即使服用了安眠药,也没什么效果,身边的亲朋都劝说她不要想太多,她自认为自己根本就没胡思乱想,然而情绪病还是缠上了她。所以并非只有IT行业、市场销售人员等这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才会搭上情绪病的,就算是孩子、老人家也没能逃过情绪病的侵袭。

工作不如意、家庭问题、婚姻破裂、性侵犯、亲人去世等这些环境因素是诱发情绪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都只是外因之一;据专家介绍,情绪病还可能由内因所引起:遗传性、家族性问题对部分患者都是重要病因之一。另外,当脑部化学传递物质失调,情绪及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也会引发情绪病。同时,你的性格懦弱、爱钻牛角尖、凡事执着,要求过高,完美主义等,都可能最终导致情绪病。

因此,压力不是导致情绪病的唯一因素,所以,没有遇到客观压力的人也会患上情绪病。当然持续而无法应付的压力,会令认知模式变得负面,因而诱发情绪病的几率更大 。

预警

当我们的躯体出现失眠头痛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疾病时,第一反应就只是身体器官的不适,一般都会吃些相关的药物,其实,这可能是我们的身体发出的一个警告——情绪病可能缠上你了。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因工作负担过重,经常睡眠不好,有时又会与朋友发生争吵,起初认为是工作压力大或别的原因就在家休息了几天,可几天后发现坏情绪反而更加严重,记忆力减退,慢慢地伴有心悸,胸闷,整日精神不振,最后至不愿与人交往、不想工作。这时其家人才开始重视,赶紧去医院咨询,结果确诊为抑郁症。

恐惧、焦虑、悲伤、羞耻、快乐等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但其中任何一种情绪如果变得极端,以至失控,而且情况持续,影响生活功能,这些病态情绪可能已演变为情绪病。病态情绪和一连串身体不适可能会同时出现,形成恶性循环。

主要特质

情绪病是泛指所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特质的疾患,其征状一般会持续四个星期或以上,而且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工作/学业表现、社交、家庭关系等)带来困扰。据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受到情绪病的困扰。虽然情绪病的主要特质是情绪困扰,但其表现形式原来除了有烦躁、紧张、忧虑及情绪低落这些情绪病征外,还会以身体病征如头痛、失眠、疲倦和原因不明的疼痛等表现出来。因此,有不少患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作身体检查和化验,都未能对症下药,得不到适时的治疗。

认识误区

成因

很多人误以为情绪病的病因只是患者处理压力不善、性格懦弱、思想太偏激或纯粹是心理问题。其实情绪病的成因很复杂,除了个人性格(如过于完美主义、容易紧张、执着)和环境因素(如压力太大、失业、有家庭纠纷、不愉快的经历)外,不少医学文献均显示,患者脑部的化学传递物质(特别是血清素)失去平衡亦是一主要成因。

医治方法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情绪异常也是一种病,以为只是身体不适或情绪低落的小毛病。同时,一些人认为情绪病纯属心理病,与生理无关,可以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或简单的心理治疗战胜的。但据研究表明,情绪病不仅与心理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与生理有一定的基础——脑部化学传递物质失调。因此治疗情绪病除了心药——心理治疗外,还需使用药物去帮助控制脑部化学传递物质,使其达到平衡。

有一位抑郁症病人现年50多岁,至今用药已超过10年了,只因其在用药一段时间后,自认为已经正常了,怕对药物产生依赖,所以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中途擅自停药,结果病情又出现了反复,致使拖延了治疗的时间。所以,对于使用药物的量与时间的控制,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引。

预防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了情绪上的障碍。众所周知,不良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

加强情绪锻炼

抵抗力。也就是说让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坏情绪的能力。

清除患病隐患

避开不良影响

首先是多交开朗幽默的朋友;其二是尽量避开那些与您不太相干的有不良情绪的人。对身边的亲友则劝他们找心理医生

储存快乐

比如可多看看漫画、笑话,同时珍藏生活中的快乐,情绪不良时不妨时常回味一下。

情绪性过敏症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在激动时皮肤会潮红发热,在愤怒、紧张时皮肤会苍白冰冷。人的情绪突然剧变,可导致皮肤过敏、甚至影响到附在皮肤上的毛发。为什么会发生情绪过敏呢?科学研究表明,人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统一体,当由各种原因引起急躁、激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波动时,会引起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皮肤表面密布的微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的平衡,皮毛营养不足,引起皮肤和毛发的病理表现。特别是情绪突然剧变时,可使神经末稍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则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引起血管扩张,促使组织胺释放,而引起过敏反应

这类情绪性过敏反应,用药物往往难以奏效,只有通过劝慰、开导等,或采取暗示和催眠疗法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来说,出现情绪过敏症时,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以稳定“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临危而不乱,方可闻变而不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