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8 15:24
《情诗》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三曹”之一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该诗先从眼前景物写起,借游鱼、飞鸟反衬征夫羁于徭役而不得归乡的忧伤,继而写征夫思归,亲人盼归,最后直抒征夫的感伤作结。全诗感叹征人常年离家在外,有家不能归的行役之苦,同时表达了诗人本人怀抱利器而无从施展的悲昔情怀。但诗人抒发情感怨而不怒,婉而有约。
情诗⑴
微阴翳阳景⑵,清风飘我衣⑶。
游鱼潜渌水⑷,翔鸟薄天飞⑸。
眇眇客行士⑹,徭役不得归⑺。
始出严霜结⑻,今来白露晞⑼。
游子叹黍离⑽,处者歌式微⑾。
慷慨对嘉宾⑿,悽怆内伤悲⒀。
⑴情诗:《玉台新咏》题作“杂诗”。情,离乡之情。
⑵微阴:淡淡的薄云。翳(yì):遮蔽。阳景:日光。
⑶飘:吹动。
⑷渌(lù):一作“绿”,清澈。
⑸薄(bó):迫近,靠近。
⑹眇(miǎo)眇:辽远。客行士:客居在外的人。
⑺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⑻始出:刚刚出去服役。严霜结:露水凝结成寒冷的霜。指秋末冬初。
⑼今来:现在归来。白露晞(xī):露水已干,意味着已没有霜。指春季。晞,干。
⑽游子:指在外服役者。黍离:指《诗经·王风》中的《黍离》。诗中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流浪者抒发内心忧伤的诗。
⑾处(chù)者:居家者,留守人。式微:指《诗经・邶风》中的《式微》。诗中说:“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序》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臣子作此诗劝他归国。
⑿慷慨:情绪兴奋激动。嘉宾:好友,即“处者”。
⒀悽(qī)怆(chuàng):凄凉悲伤。悽,同“凄”。內:内心。
一抹轻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我的衣裳。
鱼潜游于清澈的湖水,鸟飞翔于高高的天空。
离乡的游子,因劳作到遥远的他乡。
去的时候刚开始打霜,现在又已经是白露时节。
游子唱“彼黍离离”,留守人唱“式微式微,胡不归”。
对着宾客感情激荡,内心伤悲。
该诗似作于建安年间。诗人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遂作该篇。
该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以写景作为全诗的发端。“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写出一派凄清的景色。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诗人在写景中寄寓着自己压抑、忧郁的心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诗人以鱼鸟的自由活动来对照映衬下文征夫的不自由。
第二层,写远役征人思归。“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这两句写出征人离家远行服役,长久不能归家,内心产生的渺茫之感。“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承上启下,写徭役时间之长。一年过去了,出来服役的时候是结严霜的初冬时节,现在归来已是白露唏的冬日了。《诗经·秦风·蒹葭》篇以“白露为霜”“白露未晞”写秋景,因此,“严霜结”“白露晞”当为冬景了。
第三层,写征人久役归来,见家园残破的感慨。“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诗经·王风·黍离》篇的首章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毛诗序》认为,这是东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室的旧址都长了禾黍,不胜感慨而作的诗。这里借以表示征夫行役归来感叹家园的破残。《诗经·邶风·式微》篇的首章说:“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毛诗序》说:黎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属劝他回国而作此诗。这里只取其劝归之意,借以表示亲友劝征人归居故乡,不要再离去。这两句写出征人行役归来看到的家乡破败荒凉的景象。“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面对家乡的亲友,征夫满腹感慨,表现了他万分愁苦的心情。这样,诗歌一、二层通过对征人行役思归,归来却又愁苦感慨的形象描写,传达出诗人在政治生活中抑郁不得志、进退皆难的复杂情怀。
曹植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该诗虽然不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却也写得情切意深,意象生动、丰满。特别是语言精当,描写工细,如“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等句,对偶工整,形象鲜明。运用《黍离》《式微》等典故也自然、贴切,耐人寻味。
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诗品》:“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宋诗论家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一):“《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苏轼谓韩退之(韩愈)‘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蚻’与《诗》意同。子建云:‘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又:‘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唏。’王正长云:‘昔往仓庚鸣,今来蟋蟀吟。’颜延年云:‘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退之又居其后也。”
明代诗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一):“魏文帝曰:‘梧桐攀凤翼,云雨散洪池。’曹子建曰:‘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以上虽为律句,全篇高古。及谢灵运古律相半,至谢朓全为律矣。”
明代戏曲家张凤翼《文选纂注》(卷十二):“《情诗》此诗有不忘汉宫室之意。子建所以不得于文帝者,大都以此,非独以才见嫉也。”
明代文学家、诗论家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四):“谢茂秦谓《古诗十九首》,不作意,是家常话;子建‘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是官话。予谓拟之未当。若子建《赠白马王》诗,则全是官话也,然当官自不可无,此《风》《雅》之辨。”
清代作家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凡情诗皆借闺房儿女之私,以写臣不得于君之思。子建此诗,旧注为忠君忧国之情,甚至以为不忘汉室,何其迂也。大抵子建平生,只为不得于文帝,常有忧生之嗟,因借遥役思归之情,以喻其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之意。‘阳景’,喻武帝;‘微阴’,喻文帝。谓之微者,履霜之惧也。‘清风’,即凉风,喻群小见凌之渐也。‘游鱼’,本欲游也,乃不敢游而潜绿水;‘翔鸟’,本欲集也,乃不敢集而薄天飞。即殷仲文所云‘渊无恬鳞,林无静柯’之意。‘遥役’,言其远。‘不得归’,言其久。而以‘眇眇’二字,著于‘鱼潜’云云之下,危之也。‘严霜结’‘白露晞’,乃重阴冱寒之时,己之往来,皆适当其时,所谓坚冰至也。要知始往今来,不是喜得其归,亦不是纪其岁月之久,只用‘出’字‘来’字,引起下文。言始之出也,将以游也,游叹《黍离》,则无国可依。今之来也,将以居也,居歌《式微》,则无家可归。此诗此情,真可悲伤。然伤悲亦止在心内自转,对宾客强作慷慨之态。在宾止见我之慷慨,以我为云云,岂能知我中心之凄怆哉!”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并称“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曹植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诗品》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同时,曹植又是最早注意声律的作家。其作品音律和谐,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的章表辞赋也很著名,都洋溢着非凡的才气。现存诗八十多首。今存南宋嘉定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20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