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红调

更新时间:2023-05-30 12:21

好花红调,流行于贵阳以及黔南州的惠水、长顺、龙里、贵定、紫云、望谟等县(市)布依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惠水县是《好花红调》的发祥地。

历史渊源

起源

《好花红调》是布依族传统民歌,惠水县是《好花红调》的发祥地。《好花红调》来源于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该民歌传唱于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建立前惠水县毛家苑乡辉油寨的布依族老艺人王昌吉等演唱的《好花红》词曲与后来流行的基本大同小异。

发展

1953年,当时中国作曲家罗宗贤和贵州省歌舞团的黄江帆、曹玉凤等听到惠水《好花红》民歌后,觉得该歌曲调优扬,悦耳动听,于是在乡政府帮助下,找来辉油寨的歌手王昌吉、王昌松、伍政权,谢世平几个青年到乡政府唱《好花红》。经省作曲家整理以后,以《好花红》旋律作为基调,创作出歌曲《桂花开放幸福来》,这首歌很快在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时兴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1955年秋,省歌舞团的黄江帆及曹玉凤夫妇经当时的王昌吉、贫协主席伍政权及秦元慧等人首次演唱,集体初步修改后,才由曹玉凤对曲调进行记录整理,《好花红》这首歌才流传下来。

1956年11月,惠水县举办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会演,毛家苑乡新民俱乐部布依族姑娘秦跃珍王琴惠演唱的《好花红》引起前来观摩汇演的省歌舞团专家的关注,又以《好花红》音乐素材进行第二度创作,使《好花红》又更进一步走上舞台。演出结束后,两人唱的《好花红》获得一等奖,被省广播电台录音传播全国。

1957年,毛家苑乡的秦跃珍、王琴慧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会演”演唱《好花红》民歌,受到专家学者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实况的录音全国播放,节后,这首歌被发掘搬上历史舞台。

1996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协主编的全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民间歌曲集《贵州卷》,收录了惠水县及平塘县、贵定县、贵阳市的6首《好花红》歌曲,其中有两首是来自惠水县的王昌吉演唱,黄达成、李继昌记录,另一首由杨光英演唱,曹玉凤、黄达武记录的歌。同年,龚琳娜拍摄的MTV“好花红”(布依族民歌)获得百家电视台音乐电视银奖。

1998年12月,贵州省布依族学会成立之时《好花红》这首歌被作为大会会歌,同时刺梨花又作为图案会徽。

基本特征

演唱方式

好花红调中的“好花”指的是布依族村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刺藜花,过去布依族人演唱这一曲调主要是为了联络感情,寻找意中人,所以必须选择场合,不能随口就唱。男女双方对唱情歌时,一般先唱敬客歌,再唱问候歌,然后唱抬爱歌。唱到“二八栏杆”时,双方经过逐步试探,情意已相当融洽,即以“好花红”为歌头,尽情对唱。

曲调

好花红调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

歌词

好花红调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歌词一个歌头,千个结尾,以歌引歌,即编即唱,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在含蓄、寓意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性。生动活泼。

代表作品

词:杨光芬、罗秀珍、黄桂香

好花红来好花红,中国领袖毛泽东;

全国人民他领导,不受剥削不受穷。

好花鲜来好花鲜,中国领袖是朱德;

全国人民他领导,不受剥削不受难。

编配:崔文玉;演唱:龚琳娜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藜蓬,

好花生在刺藜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隔河望见艳山红,七十二朵作一蓬,

想着哪朵摘哪朵,都是那个艳山红。

好久不到花坡来,朵朵鲜花遍坡开,

金花凋了还会有,情意去了不再来。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藜蓬。

好花生在剌藜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好花鲜来好花鲜,好花生在刺藜尖。

好花生在刺藜树,哪朵向阳哪朵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好花红调历史悠久,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而被布依族及其他民族广泛认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因其节奏明朗、悠扬委婉的曲调和清新简练、寓意深远的歌词,表现了布依族人民清新优美的审美情趣,反映出布依族人民醇厚多情的心理素质及激越向上的精神风貌,因而已成为布依族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好花红调的地域、文化、思想等基本特征,奠定了其在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成为贵州布依族民歌的缩影。作为贵州布依族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它既是古老布依族音乐的遗存,也是布依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实证,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好花红》的包容性、外延性、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等基本特征,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历程,对研究布依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为贵州布依族“活态”的民歌代表,《好花红》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识,对研究布依族传统音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承现状

好花红调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多数歌手相继离世,这种原生态的布依族山歌传承乏人,前景堪忧,亟待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王科国,男,布依族。2018年5月8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为了抢救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将《好花红》收入《布依族歌谣集成》中,载入史册。黔南州歌舞团的江帆和玉枫同志在《中国音乐》杂志上发表了《盛开在黔南的山花—贵州布依民歌》一文,着重介绍了《好花红》。

2001年,惠水布依学会组织力量,政府拨款撰写出版《惠水布依族》一书。《惠水布依族》分别重点介绍了《好花红》民歌历史渊源。

2004年,贵州省布依学会和惠水联合编著了《布依民歌经典》一书,全方位详细介绍了《好花红》。

2006年11月27日,惠水县人民政府、省布依学会在惠水“好花红宾馆”联合召开了“好花红民族品牌战略研讨会”。由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全县25个乡镇书记,有关部门、布依族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就保护、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讨。编辑出版了《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战略研究》一书。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1956年11月,惠水县举行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会演,两名布依族歌手秦跃珍、王琴惠演唱了“好花红”等布依族民歌。

1957年初,秦跃珍、王琴惠入选贵州省文艺代表队,赴京参加了全闰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会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实况转播,《民间文学》还特地作了介绍。

重要活动

2001年11月惠水“好花红”艺术节前,县政府在辉岩大桥之东立了“好花红故乡”石碑,在大桥之西建起了一栋“好花红歌亭”,让各族人民群众在节日对歌、赛歌“好花红”为题名,举办了首届“好花红”艺术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