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阳

更新时间:2022-10-28 04:15

愆阳是一个汉语词汇,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

词语释义

词语出处

出自《左传·昭公四年》: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愆阳:过于温暖。伏阴:夏寒。凄风:寒风。苦雨。久下不停的雨。比喻一年四时有序,节气调和。

引证解释

《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 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馑,可致甘泽,以救生灵。” 明 刘基 《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