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4:07
感恩图报(gǎn ēn tú bào)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后由此引申出成语“感恩图报”。
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想要带兵攻打郑国。郑国的君主郑定公说:“谁可以让伍子胥退兵,我一定会重重嘉奖他。”可惜朝中没有一个大臣有办法。几天后,有一个年轻的打渔郎对郑定公说:“我可以让伍子胥不攻打郑国。”郑定公听后,问道:“那你需要多少兵马?”打渔郎摆摆手说:“我只需要我的划船桨就可以了,兵马食物都不需要,我就可以让伍子胥带着军队返回吴国。”
之后,打渔郎跑到吴国的阵营去见伍子胥。
他一边唱歌一边敲着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听到后,又看到了打渔郎手里的船桨,便问道:“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看到我手中的船桨了吗?这是我父亲划船时用的桨,他还用这根桨救过你的命啊。”伍子胥听后说:“我想起来了!之前我逃难的时候,被一个渔人救过,我一直想要报答他。你竟然是他的儿子,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打渔郎说:“当然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攻打郑国的事情了。我们的君主说:‘谁让伍将军退兵,谁就可以得重赏。’还希望伍将军看在我父亲曾经救过您的份上,不要再攻打郑国了。这样我也可以得到一些赏赐。”
伍子胥有些感慨道:“你的父亲救了我,我才有了今天的位置。我又怎敢忘掉他的恩惠呢?我会帮你的。”说完,伍子胥便退兵了。打渔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郑定公赏赐给他一百里地。郑国上下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非常高兴,并称打渔郎为“打渔的大夫”。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父亲的救命之恩,便依照打渔郎的请求撤兵,使得打渔郎得到了郑定公的赏赐,这就叫“感恩图报”。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伍子胥为了报答渔郎的父亲,毅然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这就叫作真正的“感恩图报”。该成语告诉人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虔诚地对待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他人给予的一句叮咛、一次微笑、一份关爱,足以让自己深深地感恩。
成文用法
感恩图报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用于人。
运用示例
明代·瞿佑《剪灯新话·泰山御史传》:“过蒙原宥,特赐保全,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图报。”
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且说,安老爷当日,原因为十三妹在黑风岗能仁古刹救了公子的性命,全了张金凤的贞节,走马联姻,立刻就把张金凤许配公子,又解橐赠金,借弓退寇,受他许多恩情,正在一心感恩图报。”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我又不是他们孝子,为甚要走?我以后留在闯王大旗下感恩图报,决不三心二意。”
现代·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
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感恩图报
“感恩戴德”的意思是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感激涕零”的意思是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感恩图报”与“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尽管都有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的意思。不过,“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只是表达对帮助自己的人的极度感谢之意,而“感恩图报”还有想办法报答别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