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陀峪定东陵

更新时间:2024-09-02 13:49

菩陀峪定东陵,为清文宗咸丰帝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的陵寝,位于咸丰帝定陵之东,与普祥峪定东陵慈安太后陵寝)统称为定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偏西之菩陀峪,东距裕陵妃园寝500米,西与普祥峪定东陵(慈安太后陵寝)之间仅隔一条马槽沟。

历史沿革

同治五年(1866年),定东陵始建。建陵之初,两宫皇太后就派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理藩院左侍郎英元、左都御史全庆东陵相度万年吉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两宫皇太后借谒陵之时亲临阅视,确定普祥峪、菩陀峪为两太后的万年吉地,并任命两陵的承修大臣。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二十日两陵同时破土动工,历经6年,于光绪五年(1879年)六月完工。两陵并排,规制相同,中间只隔一条马槽沟。慈安太后陵用银2665743.823两,慈禧太后陵用银2275818.046两。两陵规制在孝东陵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太后以年久失修为由,对刚建成16年的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重修工程由庆亲王奕劻和文渊阁大学士荣禄主持。将菩陀峪定东陵方城,明楼、宝城、享殿、配殿、燎炉等拆除重建,隆恩门、朝房、神道碑亭、神厨库等进行揭瓦,地宫各券及台石五供等亦要维修。此次拆建维修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破土,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兴工,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才基本完成(重修仅贴金一项就耗黄金四千五百九十余两)。重修后的普陀峪定东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构件改用黄花梨木、油饰彩绘全部贴金等。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葬入普陀峪定东陵地宫。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普陀峪定东陵内的金珍玉宝被洗劫一空。盗案发生后,溥仪派人进行了重殓,现仍保留着重殓时的原状。

1979年和1983年,文物工作者先后对慈禧太后的地宫和内棺进行了清理。普陀峪定东陵地上建筑和地宫均已向游人开放。

建筑特点

普陀峪定东陵建于清末,建筑规制最完备,融汇此前帝后陵许多特点,成为集大成的皇后陵,堪比帝陵。其规制基本参照了孝东陵。与其他后陵相比,特点独具。

菩陀峪定东陵规制划一,陵寝南端立下马牌,其后仿昭西陵神道碑亭,碑亭仿乾隆裕陵以来帝陵增雕青白石券脸(明楼拱门亦加券脸石)。菩陀峪定东陵神道碑亭东,二陵井亭和神厨库南北纵列。神道碑亭和隆恩门前之间神道桥隔河槽仿景陵、裕陵、慕陵定陵惠陵。神道桥一路三孔桥居中(券洞上有螭首),两侧建平桥仿昌西陵慕东陵。陵宫及辅助建筑仿孝东陵泰东陵

菩陀峪定东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装修为中国古代帝后陵园中所仅见。其中隆恩殿丹陛石雕刻图案异于其他后陵,隆恩殿月台上置铜鼎、鹿、鹤各一对,仿泰东陵。琉璃花门仿嘉庆朝以前的帝后陵,门前建高台并展出垂带踏跺,石构件和琉璃构件精美。方城券门内地面水平,扒道如前代后陵,但上券门外转向平台设青白石七星沟漏不同于其他后陵。此外,方城和宝顶间用两道宇墙隔出一个封闭小院,亦不同于其他后陵仅隔一道宇墙的做法。方城立于高大月台上,南出宽大的礓坡道。宝顶宝城长圆形,仿定、惠陵,不同于其他后陵。

主要建筑

小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小碑楼也称神道碑亭,重檐歇山顶,亭内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慈禧太后的谥号。

隆恩殿

菩陀峪定东陵三殿用料考究,三殿外墙通体磨砖对缝,顶部束以万福流云图案的砖雕拔檐;配殿前檐两端的廊心墙雕作万字锦,周匝回文、串珠及缠枝莲花的砖雕边框等,均是清陵中仅见的孤例。三殿内墙面逐间嵌以雕砖,四角雕盘长绶带,中心雕五福捧寿;雕砖全部贴金,凹处用黄金,凸出部分用赤金。殿内木构架(柱梁、天花等)全部采用黄花梨木,利用红褐色天然纹理磨光,不做地仗,不敷颜料,直接饰以金龙和玺等沥粉贴金彩画。三殿六十四根露明柱子,全部盘绕半立体的镀金蟠龙。隆恩殿周围雕栏,望柱均雕彩云翔凤;柱身明面雕饰海水江崖和升龙;透瓶栏板两面雕海水江崖和龙凤呈祥图案。月台正面踏跺、垂手踏跺及两侧抄手踏跺前有抱鼓石,下雕海涛祥云腾龙,石鼓中央雕灵山上展翅俯瞰的飞凤。

宝城

由于结合风水地势,宝城改成长圆形,方城明楼平面相应内收,明楼四拱门加白券脸石,整体比例修长。方城与宝顶间未设哑吧院,方城门洞券北端封砌挡券影壁墙,两侧对称配置扒道券,入口下券门内设踏跺,上口安实榻木门,开在方城侧壁,称上券门,门外转向平台北另设旋转踏跺通向宝城、宝顶和明楼。方城两翼向后环护的宝顶宝城、马道、外宇墙垛口、内宇墙及石栅栏门、荷叶沟、桃头沟嘴等仿帝陵。与其他后陵的主要区别是,在方城和宝顶之间用两道宇墙隔出一个封闭小院较特殊。

地宫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由五券二门组成,进深24.8米,落空面积154平方米,慈禧太后的棺椁安葬于此。民国十七年(1928年),地宫被军阀孙殿英盗掘。

文物遗存

石雕

殿前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刻画丹凤凌空、蛟龙出水(凤在上、龙在下,与一般龙凤左右排列不同)的神态;其边框在缠枝西番莲纹样中加进团寿、佛手和仙寿等吉祥图案。隆恩殿前石雕须弥座月台上左右对称陈设铜鼎、铜鹿、铜鹤各一对。

菩陀峪定东陵隆恩殿后的琉璃花门仿定陵及嘉庆朝以前清东西陵帝后陵通制。其与众不同的是左右旁门虽照旧缩减尺度,但却如中门(神路门)一样,在门腿(门垛下)置石须弥座,门腿上身嵌砌琉璃磉科柱、中心花和岔角,檐下安设琉璃双额枋和斗拱。

内棺

慈禧内棺通体朱漆,顶部四面收起,呈坡状。棺长225厘米,前高98厘米、后高91厘米,前宽128.5厘米、后宽123厘米。四壁内外均阴刻藏文佛经,填以金漆。棺盖上有9尊团佛像和凤戏牡丹图案。整个内棺基本完好。

经被

慈禧太后陀罗尼经被,宽2.75米,长2.9米,经被“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二万五千字”,还缀有820粒珍珠。经被上还织有蝙蝠、荷花、菩萨、喇嘛塔等图案。经文本身也组成了一座佛塔的形状,内容来自《金刚经》《心经》等。

历史文化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满洲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咸丰皇帝病死热河,慈禧太后为独揽朝政大权,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废除了八大臣,授奕訢为议政王,慈安、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史称“辛酉政变”。

慈禧统治时期,朝内依靠亲信,地方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慈禧独揽大权。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慈禧以越事失机之由开去恭亲王奕訢一切差使,同时罢黜五军机大臣,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军机处及内阁。从此,清朝廷成了慈禧太后的独家天下。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又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慈禧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致使战败,割地赔款。光绪皇帝亲政,支持康梁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复垂帘于便殿训政”。囚光绪帝于瀛台,杀谭嗣同等六人于菜市口,取消一切新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回到北京。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又进行了假立宪,为期九年。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光绪帝含恨死于瀛台的次日,也死于西苑仪鸾殿。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包含菩陀峪定东陵在内的清东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2月17日,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慈禧地宫进行了清理。1983年12月,保管所决定清理慈禧内棺。1984年1月4日,国家文物局派来专家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组成清理慈禧内棺10人小组。

文物价值

定东陵在定陵之东,是慈安皇太后普祥峪定东陵和慈禧皇太后菩陀峪定东陵的合称。由于二太后长期垂帘听政,关系相互制衡,遂导致二陵同时选址、同时开工,同时竣工,二陵平列,规制相同。成为清代最晚,集清代历代帝后陵寝许多特点之大成,规制最完备、规模最宏大的皇后陵。菩陀峪定东陵重修后,更成为清代最奢华的皇后陵。

普陀峪定东陵隆恩殿殿前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成为清陵丹陛石中最为精美的杰作。三殿装饰金碧辉煌,精美绝伦,此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帝后陵中独一无二,就是在皇宫大内也极为罕见。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菩陀峪定东陵位于昌瑞山南麓偏西之菩陀峪,东距裕陵妃园寝0.5公里,西与慈安太后普祥峪定东陵之间仅隔一条马槽沟。

交通出行

门票信息

联票:108元/张(含孝陵主神道、裕陵、裕妃陵、定东陵(慈禧陵)、景陵);淡季价格80元/人。

单陵票:60元/张,淡季40元/人。

(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