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

更新时间:2023-09-09 21:41

直肠炎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直肠粘膜发炎,重者累及粘膜下层、肌层。慢性直肠炎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一类,是肛肠科的常见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的黏膜层,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畅、血便以及腹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不良影响。其病情复杂,病程冗长,多发难愈,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

一、病因及常见疾病

研究显示,慢性直肠炎发生和免疫、感染等因素相关。慢性直肠炎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也可继发于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

慢性直肠炎分为两种:直肠粘膜及其下层肥厚者,为慢性肥大性直肠炎;如直肠内的肠腺及其间质萎缩改变者,称为慢性萎缩性直肠炎。常见疾病如下:

1、肠息肉:直肠炎五年以上的,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时间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造成肠息肉,1cm以上的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发生癌变率极高。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的病例,临床上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产生肠狭窄时,要防止肿瘤。

3、肛窦炎:如果直肠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时,可并发肛窦炎等肛肠病,并有继发肛周脓肿的危险。

4、肛管炎:这是直肠炎的并发症,一般与直肠炎并称为肛管直肠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也可有癌变的危险。

5、缺铁性贫血:便血是直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长时间慢性出血可会诱发缺铁性贫血。

二、鉴别诊断

参照《肛门直肠病学》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拟定:便秘与腹泻交替,粪便混有黏液及少量血液,下腹部及骶尾部酸胀不适感,里急后重,便次增多,腹部胀满,消化不良,纳差,见慢性病面容。钡剂灌肠:肠管变硬,肠腔变窄,呈管状改变。可由急性肠炎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有急性感染性肠炎或食物中毒病史;大便常规见红、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大便培养找到病菌。慢性直肠炎可以维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三、检查

(一)指诊:

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

(二)直肠镜检查:

可见粘膜水肿、肥厚,色黄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个别部位有糜烂。慢性直肠炎镜检的特点是:粘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有少量粘液,萎缩性直肠炎镜下可见:粘膜干燥、色灰白,粘膜下可见血管网。

(三)细菌培养和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四、治疗原则

(一)西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二)营养饮食治疗:

可予高营养、低脂、少渣易消化饮食,或嘱患者可予山药、白扁豆、苡米等煮粥,常食健脾养胃。

(三)高压氧治疗: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尢佳。

(四)情绪管理:

病人应适当休息,进清淡、少渣、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食物,并做到心情愉快,劳逸结合。

(五)局部治疗:

直肠粘膜水肿者,可用生理盐水、0.5-1%鞣酸、1:5000高锰酸钾溶液灌洗直肠。粘膜糜烂者,可涂以2%醋酸可的松溶液或10%硝酸银溶液。括约肌、肛提肌痉挛者,可将温橄榄油注入直肠内。直肠粘膜萎缩变干者,可每晚于直肠内注入0.5%薄荷油适量。临床上,用蜂蜜、芝麻油各50-100毫升和黄霉液50-100毫升,隔一天交替保留灌肠,每天2次,有很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