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8:42
②《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门上家人﹞又从中说了些懈怠话,那河台心里更觉得是 安老爷 瞧他不起,又加上了三分不受用。”
梵语kausi^dya,巴利语 kusi^ta。又作怠。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为‘勤’之对称。即指懒惰之状态。除意谓不积极修善行之精神作用外,并有积极行恶之含义。成唯识论卷六(大三一·三四中):‘云何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 据菩萨本行经卷上载,懈怠为众行之累,居家而懈怠者,则衣食匮乏,产业不举;出家而懈怠者,则不能出离生死。俱舍宗视懈怠为遍通于一切污心(不善心与有覆无记心)所起心所(即大烦恼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以此为二十随烦恼之一。二宗俱以懈怠有其别体,为勤(即精进)所对治。[俱舍论卷四、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一、成唯识论卷六、俱舍论光记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六下、释氏要览卷中]
(LACHES) 衡平法上的概念
即所谓“拖延使衡平法上的权利受到挫折”。明知他人正在侵犯自己的权利,却迟迟不主张自己的权利,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因为衡平法支持警醒的人,不支持懒惰的人。懈怠实际是禁反言的一种具体运用。
倦怠无力。《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