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30 19:49
戎加升(1946年-2020年3月5日),出生在茶叶世家,云南戎氏永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是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茶叶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戎氏制茶技艺第二代传人。其企业所在地临沧是中国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被称为“天下茶仓”,2018年临沧茶园面积达148万亩,实现茶叶产量13.3万吨,实现茶业综合总产值202.97亿元。
戎加升1946年出生在茶叶世家,从记事开始,长辈就给他讲述茶马古道上的风雨历程,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本身对茶的热爱,戎加升自小就立志长大后要在茶业上成就一番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戎加升开始经营茶叶初制所。在此过程中,他深切的感到家乡的茶叶资源没有真正实现其内在价值,只有精制加工才是出路。1992年他创办了勐库茶叶配制厂。1999年他成功收购已宣布破产的双江县茶厂,成立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1月,打造的550亩有机茶园通过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测试中心专家验收,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2005年,“勐库”牌商标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6年,他的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2007年3月,他投资6000多万元在临沧永德县新建年产量达4000多吨的现代化茶厂,从印度引进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并组建云南戎氏永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普洱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等。2007年5月,他的亥公有机茶园被确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此示范基地中国片区共有四个,为云南省唯一一个)。
2020年3月5日凌晨1点30分,戎加升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4岁。
2008年,戎加升先生荣获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30位中国三农先锋”荣誉称号。
2010年,戎加升先生被中国茶协评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
2017年,戎加升被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行业终身成就奖。
戎加升:举全家之力铸造茶界传奇——成就经典却不改农民本色
前言:
有个农民企业家,当政府和村民对倒闭的茶厂愁眉不展时,他承包下来经营得风生水起;当他上当受骗赔尽了家产还负债累累时,他能忍辱负重、妙手回春,重新站立了起来;当普洱茶市乱象丛生,从高峰跌入低谷,他却转身默默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有机运动联盟、国家茶科所等国际组织及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打造云南省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贸易示范基地。如今,他已经把“勐库”品牌建设成中国驰名商标,把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把培养成人的子女纳入战略阵营,让他们各司其职。
说他朴实嘛,他却有商人的精敏;说是商人企业家?他却不改农民本色。且看他的传奇人生——
上门女婿遭遇“落户难”
戎加升出生于解放前的1946年6月,籍贯是临沧市文远村打雀山,其西侧就是优质勐库大叶茶的种源之地。戎加升的父亲垦植农业,兼营茶叶生意,常年往返于下关、昆明和缅甸腊戌。
看似家境不错,但少年时没读几年书就碰上了大跃进,13岁就开始参加集体劳动,18岁学做木工、土建,直到1968年成家做了上门女婿,从临沧入赘到双江县勐库镇的杨家,他才渐渐开始步入人生轨迹,挑起家庭重任,开天僻地、种粮养家、盖房建业、生儿育女。
期间,他碰到生平第一个挑战:入赘数年却不能落户。为此,他一次次向政府部门提出质朴而睿智的质疑:“嫁娶是平等的,为何娶媳妇都能让对方落户,招个姑爷却要被户口拒之门外呢?”几经努力,他最终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解决了在当时算是另类的难题。
茶叶梦始于“滚上山”
戎加升是从16岁开始种茶的,后来也曾以木工的身份给一些茶叶初制所加工木具。当时他就边拿人家的工钱边寻思着:自己能不能也承包个初制所?
后来,当他得知有个叫“滚上山”的地方开出承包条件,要求从第一年100元承包费开始每年递增100元时,他果断地拿下来经营。
借助初制所的小小舞台,他开始施展他的商业奇才:别人收购质量好的鲜叶是8毛钱一斤,差的鲜叶是6毛钱一斤,他却以9毛钱一斤拉高优质鲜叶的价格,然后以5毛钱一斤压低劣质鲜叶的价格。
那么,被他这么一折腾,市场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于他的“高拉低压”策略,好的原料都主动投怀送抱,而差的原料都主动离他而去。最终在产品交易市场上,别人青毛茶单价最多只能卖3.2元,而他却能卖到4.8元。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周边卖茶的人没人敢跟他比质量。
后来,他又不满足于本地销售,通过跨界销售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并在勐库镇领导的动员下,承包了另一个被火烧毁的初制所。
创办配制厂,转眼深陷“受骗门”
在做茶叶初制的过程中,他深感到,当地优势的茶叶资源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临沧地区,特别是双江,历史上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而茶农收入却微薄,因此只有精制加工才是出路。”然而,当他在1992年把办精制厂的想法向当地镇政府汇报时,有些领导并不支持。
“只要不违法,看好的就去办。”戎加升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拿出了他的果断和魄力,凭借着一股创业劲,硬是忍着“挂靠乡镇企业、交管理费”等苛刻要求,以及克服“不让通关”等障碍把厂给办了起来。
配制厂的兴办正应了那句话:只要有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戎加升办了厂后,在产品销路上又有自己的一套。他宁愿多花些路费甚至绕道,也要把产品销往东北、广东等地区,他细算说,绕道后每斤的路费可能得增加一二毛,但售价却可以增加二元。由此可以想像他的致富速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当他拉着6大卡车、价值七八十万的茶叶远赴江苏淮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没想到一个巨大的骗局在等着他。都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他把货交出去了,钱却一分没能拿到。好在,他以最快的速度让检察院查封了那个皮包公司的仓库,暂时保住余下价值20几万元还未被拉走的茶叶。
谁知,祸不单行。在处理余下的茶叶时,他虽然吸取了教训,先拿了对方支票,但身为茶农的他根本不懂得提防那张无法变现的“空头支票”。
又是一场骗局!
一时间,他从一个风光无限的茶商沦为负债累累的穷光蛋。银行贷款和茶农的货款压得他一时回力无天。当时有人甚至嘲笑:“这回戎加升完蛋了,站不起来了。”
身体是本钱,质量如生命
被骗子撞了一下腰的戎加升并没有气馁。这或许是出于对经商的自信,也或许是由于他明白一个朴实和深刻的道理:一个人最大的本钱是身体,如果身体不行,那才是真的站不起来了。
在阴影和压力中,戎加升继续操起他的老本行,东赊西卖,朝赚夕还。仅用三年时间,他基本还清数十万的债务。然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又挣了几十万。他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我不会因一时挫折而放弃。我相信,只要坚持质量和诚信,一定可以做好茶叶生意。”
起死回生后,戎加升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赞赏。1999年,双江县茶厂破产后公开出售,但由于市场不景气,无人敢问津。具有战略眼光的他在经过一番分析和调查后,敏锐地看到了废墟上的无形资产和无限潜力。在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他以270万元买下双江茶厂,并组建了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为后来的品牌化之道奠定了根基。
据戎加升透露,“质量问题”是他一生最坚持的原则。为了质量,在收购鲜叶时,凡可疑施过化肥的,坚决不要,甚至列入黑名单,任何人说情都不买帐;为了质量,他杀猪请农民吃饭,培训如何进行茶园管理并强调要对得起消费者;为了质量,他出狠招推行“连坐”,让村委会干部替他管茶农和鲜叶质量,给村干部“发工资”,但收购鲜叶时,先扣下20%的茶叶款,以村为单位检测,凡有一例出现农残和其它禁用物质的,提供该鲜叶的全村人都得不到余款,并让所有村民回去查找“罪魁祸首”;为了质量,他搞“中央集权”,为了避免初制所在制作过程中茶叶受污染,撤销所有茶叶初制所,集中收购鲜叶到厂区统一加工制作;为了质量,他高瞻远瞩,提前布局规划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叶,2007年5月,勐库亥公茶叶基地正式被确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引起贵州茅台镇领导专门前来学习考察。2007年公司还通过了HACCP-EC-01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凭借着对品质和品牌的孜孜以求,2006年5月公司生产的“勐库”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08年“勐库”牌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2013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勐库戎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双江自治县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举全家之力推动戎氏“加升”
戎加升膝下有一子五女,除大女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上学外,其它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大女婿目前正管理着永德分公司及戎氏永德茶文化体验馆。二女儿学医,戎加升当时的初衷是希望她能多照顾体弱的老伴,毕业后的二女儿果然不负父愿在卫生部门当公务员,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为公司发展毅然辞职助力戎氏企业;三女儿上财校学财务,对此戎加升也是早有安排,希望她学成后能管好家族企业的财务,如今三女儿正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四(独子)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一毕业就全心投入企业,通过研发“乔木王”、“博君”等畅销产品而令人刮目相看,现任副董事长等要职;老五学的是电力,但当戎加升发觉可能将误女前途时,亲自果断地找校长协商把还没毕业的女儿领回家,帮她办户照让她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学习考察,随后让她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老六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本有机会出国留学,偏遇上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她以大局为重回故乡与夫君共同投身戎氏企业。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戎加升如今的成就除了归功于他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外,也离不开他家人、父老乡亲们的鼎力相助和无私奉献。至于外界对家庭企业管理方面的忧虑,戎加升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原则:人如产品,以品质说话。他说,以前同时供几个娃娃读书时,孩子他妈曾担心经济压力过大而有微辞,但他反驳说:供孩子读书不亚于投资固定资产。如今,看着孩子们各个能为公司效力,别提有多欣慰。
历久弥香,营销而不炒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宣传,但找上门的广告公司和媒体基本被戎加升婉拒。有一次市里召开会议邀请茶企负责人参加,由于他坚持反对炒作而在会上与力主宣传的人产生争吵。戎加升一气之下离席。没想到市领导却叫秘书把他留下来谈话。他诚恳地阐述说:“要先抓质量再宣传,如果姑娘没养好却要先把她吹成美女,我觉得羞人。”他说,我也不做广告,中央台、云南台来找我都没做。有时候买了质量很差的产品,看见电视里打它的广告,心里就不舒服。只有质量真正好,才会有长远的市场。
事后,市领导认可并支持他的做法,那就是:要么不宣传,宣传出去的东西就要物有所值。
那么,低调而具有传奇色彩的戎加升又是如何开展营销的呢?
2008年,由于普洱茶市场的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给双江茶农生产、茶叶产业和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戎加升用他“逢热不赶,逢冷不懒”的战略眼光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策略。走出去,是指组织双江勐库茶区百名茶农行程万里,奔赴昆明、长沙、西安、郑州、北京、太原等全国茶叶主销区,举办普洱茶推广促销活动。请进来,是指开展了“全国茶友勐库茶乡行暨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以“追本溯源勐库茶,品古赏今茶乡行”为主题,为饮茶、喜爱茶的人们营造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勐库茶文化的窗口,搭建了双江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扩大勐库茶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热心公益,爱心无界
2005年至今,戎加升共拿出1700多万元现金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他一直心系茶农,如为双江茶区修路,解决茶农“睛通雨阻”出行难的问题;为茶区的茶农修建人畜引水工程,让茶农喝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为收入极低的部分村民把脉找致富路,为他们购买茶苗、有机底肥,培训指导他们种茶;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双江的文化建设捐资,为城市用灯投资。通过参与种种公益活动,使公司和群众、公司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能力,同时也为公司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善良的戎加升先生通过收看新闻时刻牵挂着四川灾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升先生带领全体党员、职工积极奉献爱心,并亲自挑选了上好的原料,为灾区灾民和在灾区参与抗震救灾的同志送上了价值130万元的优质普洱茶。
有人说,戎加升极像一饼越陈越香的普洱,只要环境不至于恶劣,他都能不断地转化,从中积淀、发酵,历久弥香。在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同时又不忘造福家乡、回馈社会。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曾于2010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
他,是茶界的一个传奇,也是云茶普洱在历史发展中绕不开的一段佳话。 (作者:《茶为媒》杂志主编 王添福)
戎加升先生以身示范、改良普洱茶制作工艺,大胆创新、探索普洱茶体验营销模式,引领和推动了临沧茶产业、云南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谱写了勐库大叶种和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