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大街街道

更新时间:2024-09-30 10:50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原街道名,详见大青山街街道)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下辖原街道。地处新城区北部,东与保合少镇接壤,南邻东风路街道、海东路街道,西与攸攸板镇毗邻,北与武川县为邻。截至2016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辖区总面积206.7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2.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8.2万人,有蒙、汉、回、满等8个民族聚居。2023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58年,建毫沁营公社,辖15大队。

1974年后,划出3蔬菜队归巧报乡。

1984年,改毫沁营乡。

1999年,辖18行政村。

2002年,毫沁营改镇。

2006年,毫沁营镇改为成吉思汗大街街道。

2006年,划出新城村,划入铁路小区、呼哈路2居民委员会。

2008年,府兴营、麻花板、三合兴3村撤村建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辖麻花板、铁路小区、府兴营、三合兴、呼哈路5个居民委员会,生盖营、代州营、塔利、乌兰不浪、哈拉更、上新营、下新营、红山口、沙梁、哈拉沁、毫沁营、讨思浩、三卜树、一家村、南店15个行政村;下设60个居民小组、197个村民小组;

2020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辖3个社区、7个村改社区,1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毫沁营村。

2023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析5社区(铁路小区、麻花板、府兴、苏雅拉、西苑)置呼伦路街道;析2社区(丁香路、一家村)置丁香路街道;析5社区2村(南苑、万通、安康、东河、东苑社区,沙梁村、塔利村)置东河街道,后余3社区11村:

202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原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大青山街街道

行政区划

2024年4月,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大青山街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地处新城区北部,东与保合少镇接壤,南邻东风路、海东路2街道,西与攸攸板镇毗邻,北与武川县为邻。

地形地貌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北部为山区地貌,南部为平原地貌(见下图)。

气候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升温快;夏季湿热多雨,降水量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较长,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6.7℃。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辖区总人口1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56万人,城镇化率34.5%。总人口中,男性97304人,占51.2%;女性92759人,占48.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7.4万人,占91.6%;少数民族16019人,占8.4%。其中蒙古族1277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9.7%。2011年,人口出生率4.9‰,人口死亡率0.3‰,人口自然增长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20人。

截至2016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总人口约22.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8.2万人,有蒙、汉、回、满等8个民族聚居。

经济

综述

2011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财政总收入5694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000万元,个人所得税300万元,耕地占用税1200万元,房产税和土地占用税500万元,城建税、教育税附加和印花税694万元。

2018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7个。

第二产业

2011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3.4亿元,招商引资6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5%,31.24%,36.85%。

第三产业

2011年末,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商业网点4320个,从业人员1.86万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3%。

交通运输

1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从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过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成吉思汗大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17个,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5万册;书法、舞蹈、摄影队伍人员达100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成吉思汗大街街道体育场地10处,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成吉思汗大街街道村卫生室18个。村医18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591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5户人数675人,支出18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1户,人数1011人,支出165.3万元。社区服务站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个。

历史文化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名称来历因辖区位于成吉思汗大街两侧而得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