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层结构

更新时间:2022-11-26 14:57

成层结构(stratal configuration)是指一个地层单元内的地层几何形态和相互关系。是一种聚落形态。

成层结构的复杂性

同群落外貌有几分关联的一个概念,是由一层抑或二层或三层等所构成的群落组台。这个特征涉及综合各部分的程度和有散地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但是,在巨大的植被差异面前,也同样地只有极少的植被类型,况且,肯定地说,具有相同层数的那些群落,其生态特性可能是极其不同的。更有甚者,某些显然是复杂的和高效的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在内,其不同植物种具有十分不齐的高度,以致无法分层。

原理

成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成层现象越复杂,即群落结构越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越充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就越多。群落成层性的复杂程度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指示:一般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成层构造复杂,而在极端的生态条件下成层结构简单,如极地的苔原群落就十分简单。

实例

在陆地上,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在空间上垂直排列的结果,它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如发育成熟的森林,垂直方向自上而下有林冠、下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位于上层的乔木充分展开树冠,吸收了大部分阳光的光辐射,往下光照强度则逐渐减弱。穿过乔木层的光,甚至仅占到达树冠的全光照的1/10,但林下灌木层却能利用这些微弱的、并且光谱组成已被改变了的光自由生长。在灌木层以下还有草本植物层以及更耐阴的苔藓等地被层。

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攀援或附着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高度,往往在整个群落的垂直高度内都有分布,并不形成一个层次。这类植物称之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和热量、温度的大小密切相关的,例如在海南岛和滇南的热带森林中,藤本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奇特,它们的枝叶花果常伸到高达20-30 m的林冠层中,下部的藤茎又粗又壮,在这种森林里几乎没有一株树木可幸免于它们的干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