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化

更新时间:2023-01-27 23:14

成教化,中国古代绘画重要的理论之一。

出处

“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古代绘画重要的理论,语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成教化,助人伦”强调的是绘画的社会文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意义,否定了将绘画仅仅看做是怡情悦性之事的观点,对绘画题材领域的扩展和价值功能的开发都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释义

《舜典》中“击石拊石,百兽起舞”,即反映了打击石磬乐器的音乐,也反映了用绘画描绘和装饰手法模仿百兽形象的艺术,同时还反映出被描画装饰的人们唱歌祈愿,模仿百兽的舞蹈艺术,这样做是为了使得帝之美德能够通过舞蹈,音乐的方式使“神人以和”。《孔疏》曰:“帝云百兽率舞,则神人以和,言帝德及鸟兽也。”

以德施教,教人以礼,格法而治,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合《易》之理,成教化,助人伦是为尧舜之世的共同特点,然尧之贡献在于天象历法,舜之贡献在于人伦、教化,表现在文学艺术中,此为治世之道,也反映在文学艺术之中,尤以“诗言志”作为如象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辨序》的话,那么,它也应是文学艺术的“开山纲领”。

这是因为,由于“诗言志”明确无误的倡导人们去表现情感和志向为目的的事物,并且这种情志是美好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谓“真、善、美”而非“假、恶、丑”。同时也意味着摆脱巫术而德育循理的形状,所以“诗言志”是在禅让特殊时期环境所致,故也为文学艺术的“开山纲领”。所以此时的美学思想也应该是,崇德以教而重人伦,文学艺术重阴阳之理和顺三才之道。社会公平天下,尚天人合一和神人之和,始以道德要求而主张真、善、美的追求。以下举例也可作证,如:《尚书·益稷》曰:

“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施于五色,作服。”

这是舜帝所言,其意为:我想要看到古人所观之象,把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形象绘在上衣上;把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黑青相间的“已”字花纹绣在下裳上,用五种色彩明显地做成五种色彩不同的衣服。这显然还是伏羲、仓颉之“观物取象”之“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的中国传统方法。衣服上之衣取天象,下之裳取法于地,故其物象不同也。并配以象征东方之青色、南方之赤色、西方之白色、北方之黑色、中方之黄色的五色施以五种不同等级的服装上。这些衣服上的物象图案,在古陶器上均可见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