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

更新时间:2024-07-23 14:21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批复历程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68号),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4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发改规划〔2016〕910号”文件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时,文件指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是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区域范围

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该范围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9500万、占全国6.8%,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占全国6.4%。

发展基础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指出,成渝城市群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位优势明显

成渝城市群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等改革经验丰富,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城镇体系日趋健全

重庆、成都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一批中小城市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县城(区)和建制镇分布密集,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 113 个,远高于西部的 12 个/万平方公里和全国的 23 个/万平方公里,各级各类城镇间联系日益密切。

经济社会人文联系密切

成渝城市群各城市间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一脉,经贸往来密切,区域交通、农业、商贸、教育、科技、劳务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毗邻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川渝合作进程逐步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主要目标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指出:

一、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

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建立健全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往、旅游消费等功能初步培育形成,具有国家级重要意义的优势产业集聚等功能更加强化,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现代化生产性服务功能得到提升。重庆、成都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实力较强的城镇密集区初步形成,区域开放通道上的节点城市发育壮大,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综合承载力得到有效增强。

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和生态格局全面建立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集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内陆开放高地全面建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经济形态基本形成。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通信、能源、水利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安全格局和环境分区管治制度基本形成,资源利用更加高效,集约紧凑式开发模式成为主导,整体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区域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的机制不断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创新,川渝合作、各类城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跨界地区一体化步伐加快,多元化主体参与、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城市群治理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二、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同城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型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人口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协同机制

2019年9月11日,唐良智在北京表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川渝两地将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唱好“双城记”,重点抓好“六个协同、一个机制”。

一是更加注重战略协同,携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深化开放开发合作,合力推进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

二是更加注重规划协同,立足干好“十三五”、面向“十四五”,加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接,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

四是更加注重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协同,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五是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川渝两地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六是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协同,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全面对接、深度融合,让两地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七是建立健全交流合作长效机制,统筹抓好合作事项清单化、项目化、政策化落实,加快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协商合作机制,携手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合作交流

现金流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凭借自身经济实力持续辐射周边区域。2020年5月数据显示,从投资金额上看,成都企业对川内其他市(州)企业投资前五名,分别是来自环成都经济圈的眉山和雅安、川东北经济区的达州、川南经济区的宜宾及攀西经济区的凉山州。其中,眉山企业获成都企业投资总额达264.30亿元。而永川区企业,获重庆(主城区)企业投资91.85亿元,居重庆市第1位。从投资数量上看,绵阳、德阳是成都企业在川投资企业数最多的市(州),被投企业数均超700家。

成都、重庆产业分工上仍存在同质化竞争,这一现象在成渝两地互相投资的产业偏好中可见一斑。从产业分布看,重庆企业对成都企业共投资51个产业,成都企业对重庆企业共投资60个产业,其中43个产业重合。未重合产业所吸引的企业投资金额,仅分占成渝两地企业总吸引金额的6.06%和5.39%。

交通流

在流入重庆的人口来源地中,四川广安、达州、成都分列前三。其中,广安流入重庆的人口数占总客流量的12.9%,居首位。这从侧面反映广安、达州等地与重庆交流密切。成都则对环成都经济圈城市的吸引力更大。德阳、绵阳和眉山等7个城市流入成都的人口规模占比达51.58%。

从成渝两地互相流入的人口看,流入成都的重庆人口占比4.32%(居成都第8位),流入重庆的成都人口占比7.68%(居重庆第3位)。

布局定位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提升核心地区,培育发展潜力地区,促进要素聚集,形成集约高效、疏密有致的空间开发格局,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高水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建设人居环境,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围绕上述总体定位,加快在以下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高地,建成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现代产业基地。

西南创新驱动先导区。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绵阳国家科技城等创新资源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加快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

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开放高地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强化对内合作,依托西南西北通道强化对外开放。完善开放体系,健全开放平台,创新内陆开放模式,建成西南地区国际交往中心、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支点,打造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深化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突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统筹规划、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全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美丽中国的先行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依托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发挥历史文化遗存和风景资源丰富、山水聚落独特的优势,建设显山露水、透绿见蓝的区域开敞空间,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市,形成城在绿中、道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群。

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

打造成渝发展主轴。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积极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推动核心城市功能沿轴带疏解,辐射带动资阳、遂宁、内江、永川、大足、荣昌、潼南、铜梁、璧山等沿线城市加快发展,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发展的“脊梁”。加快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沿线交通枢纽建设,构筑发达的基础设施复合廊道。加强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支持沿线中心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人口经济集聚能力。

优化成德绵乐城市带。依托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城市的节点支撑作用,带动沿线城镇协同发展,提升人口综合承载能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镇集聚带。依托沿线产业基础,发挥天府新区、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平台优势,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创新驱动的特色产业集聚带。

培育沿江城市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铁路,充分发挥重庆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泸州、宜宾、江津、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州等节点城市发展,培育形成沿江生态型城市带。发挥沿江区位和港口优势,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增强泸州、宜宾、涪陵、长寿、万州等产业园区支撑作用,建设临港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物流基地。规范开发秩序,严守生态红线,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提升重庆核心功能。围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加快两江新区建设,全面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城市规划约束性作用,根据山地特色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城市发展新区为腹地、联动沿江城市带和四川毗邻城市发展,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提升成都核心功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层次。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自然因素在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基础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发挥成都的核心带动功能,加快与德阳、资阳、眉山等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共同打造带动四川、辐射西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培育川南城镇密集区。包括自贡、内江、泸州、宜宾的市区和部分县(市),促进自贡—内江联合发展、泸州—宜宾沿江协调发展,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培育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包括南充、遂宁、广安的市区和部分县(市),加强与重庆协作配套发展,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培育达万城镇密集区。包括达州市部分地区、万州、开州和云阳部分地区,加快达万综合通道建设,促进万开云一体化融合发展,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向东开放的走廊。

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建设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为支撑,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做强区域中心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分担核心城市功能,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优化行政区划设置,适当扩大城市规模,与邻近区县一体化发展。把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宝成—成昆发展轴带向北和向南辐射的空间节点;把南充打造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川东北城乡均衡发展;把泸州、宜宾打造为川南的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川南丘陵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镇发展;把万州打造为渝东北区域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把黔江打造为渝东南区域中心、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把建设重要节点城市作为优化城镇体系的抓手,提升专业化服务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江津、德阳等在重庆、成都都市圈中的协作配套功能,发挥遂宁、大足等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对成渝主轴的支撑作用,完善自贡、达州等城市在城镇密集区发展中的支点作用。

培育发展一批小城市。以县城和发展潜力较大的特大镇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有序改市,探索赋予镇区人口 10 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布局,夯实县城产业基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资源配置适当向县城倾斜。鼓励适度增加集约用地程度高、吸纳人口多的县城建设用地供给,有效满足农民就近城镇化的住房需求。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位于重庆、成都都市圈范围内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有效分担城市功能。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其他一般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在川渝毗邻地区率先打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断头路”构建跨界快速交通通道,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对接,促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潼南、铜梁、合江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另:其余内容,参见《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词条“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风景名胜

五条沟自然风景区,地处富顺县西南边缘的李桥镇、福善镇和宜宾市南溪区汪家镇交界的丘陵地带,方圆15平方公里。

风景区由五条蜿蜒曲折的峡谷组成,即龙洞沟、双狮沟、红岩沟、纸厂沟、云林沟。

黑龙谷位于李桥镇舒家坝旅游景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地势落差优势赋予了当地丰富的瀑布资源,如“缓流落下一百米,恰似雨天为君晴”的育龙瀑布,祥龙瀑布、腾龙瀑布、天龙瀑布等。

黑凼口农场集″种植、养殖、园艺、观光、休养、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园。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四星级农家乐农场″,自贡市″敬老爱老先进单位″等称号。建成了库边休闲垂钓廊亭,森林康养公寓,环水库健康步道,森林木屋,水上运动项目,库边度假小屋,碑林,茶园,拓展营等。现代农业科技园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该景区还与富顺县著名的″五条沟慈云种植基地″、″青山岭天池湖养殖基地″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条乡村旅游环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