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更新时间:2021-09-22 21:3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主管主办的多学科学术刊物。

办刊历史

1986年,《成都气象学院学报》创刊,出版周期为半年刊。

1988年,该刊刊期变更为季刊。

2001年,该刊由《成都气象学院学报》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该刊刊期变更为双月刊。

2016年,该刊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4月10日,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主要刊登电子、电气信息类学科(如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以及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同时刊登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面向中国国内外高等学校师生及科研人员等。

人员编制

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官网显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委会有编委15人。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收录。

出版发行

据2021年9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3447篇。

据2021年9月22日维普网显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发文量为3103篇。

影响因子

据2021年9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总被下载475582次、总被引1414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3。

据2021年9月22日维普网显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被引量为5790次、影响因子为0.4166667、立即指数为0.06481481、 被引半衰期为4.93、引用半衰期6.74、期刊他引率为0.9159483、平均引文率17.60185。

文化传统

刊名题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刊名由爱新觉罗.启骧题写。

投稿须知

1、作者对文稿真实性、保密问题负责。投稿时须签订版权转让协议。

2、该刊谢绝一稿多投稿件(但以中文与英文、全文与摘要两种形式分别发表者不属此列),凡作者在投交该刊收稿后2个月内为审稿周期,超过此期,作者可致电查询,经该刊编辑部确认未录用者可投他刊,严禁未经该刊编辑部协商自行另投他刊。

3、投稿必须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精练。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名和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5-7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4、题目(中英文对应):应简明、切题,一般限20字之内,不使用非标准的缩略词。

5、作者及单位(中英文对应):作者署名一般不超过6名,多单位者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序号。工作单位及科室写在姓名下方,应列出全称,并注明单位的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6、摘要及关键词:论文应在正文前列出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尽量不用数学公式和没有解释的代号,不用引文,其内容应反映论文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及结论,用第三人称写,不分段落。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应,要求语义准确,语法得体,采用第三人称,时态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中英文关键词5~7个须对应,一般第一关键词为二级学科名,第二关键词为研究方向。

7、如论文有基金项目资助,在文章首页脚注处注明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名称、基金号。

8、正文标题用阿拉伯数字逐级编号,引言不编号(0)。标题等级分别为:1、1.1、1.1.1等。

9、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标明英、希腊、俄、日等文种的大小写。

10、计量单位符合中国有关标准和国际标准;计算公式的推导准确无误,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可靠。

11、图表:严格精选,可用文字说明则不再用图表。

12、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近5年为宜,在文内引用处用角码标注。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