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史前城址

更新时间:2023-06-12 10:27

1995~2003年,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八座史前城址,分别是新津县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温江区鱼凫村遗址、都江堰市芒城遗址、崇州市双河遗址、崇州市紫竹遗址、大邑县盐店古城遗址、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其中前六个遗址作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

历史沿革

1995~2003年,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八座史前城址,分别是新津县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温江区鱼凫村遗址、都江堰市芒城遗址、崇州市双河遗址、崇州市紫竹遗址、大邑县盐店古城遭址、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其中前六个遗址作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特点

宝墩古城遗址面积达276万平方米,分内外两重城垣。该城呈东北一西南向的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600米,面积达60万平方米。前后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属宝墩文化分期中的第一期。发现有小型房屋2座、灰坑32个、土坑墓7座,其中小孩墓较多,成人墓多为狭长坑穴,仰身直肢,无随葬品。解剖了两次城墙,构筑方法为斜坡堆筑,其板状工具拍打的痕迹较清楚,城墙修筑年代在遗址的晚期。

郫县古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长约620米,宽约490米,面积约30.4万平方米。发现有灰坑、房址和墓葬。房址约8座,墓葬一座。该遗址属宝墩文化分期中的第三期。城墙发掘表明,该城曾经过两次修筑,第一次修筑时间是在遗址的早期,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修筑的基础上增筑,时间是在遗址的晚期偏早阶段,城墙的夯筑方法亦为斜坡堆筑,夯筑痕不甚清楚。

都江堰芒城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分内外两重城垣,以内圈保存较好,城址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内圈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40米;外圈与内圈相距约20米,保存较差。北垣保存180米,南垣保存130米,整个城址面积10.5万平方米,都江堰芒城,该城址的城墙尚未发掘,但从一些自然断面观察与宝墩遗址相类。

温江鱼凫古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1996年10~12月,进行了初次调查和试掘,确认该城址呈西北-东南向,平面不太规整。以南垣地面保存较完整,长约600米;东垣呈外弧形,长440米;西垣长37米,东北垣长280米,城址面积约32万平方米。该遗址的下层文化特征与郫县古城相同,为宝墩文化中的第三期,上层与下层有所区别,出现了三星堆文化的因素,为宝墩文化的第四期。

崇州双河古城地面存有北、东、南三面城墙,有内外双城圈,内外圈之间的壕沟宽12~20米,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现存城垣一般高2~3米,顶宽18~30米。该城址现存三面有城垣,并存内外垣,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崇州紫竹古城遗址地貌北高南低,缓慢倾斜。城垣平面呈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有内外城垣,内垣边长约400米,宽5~25米,高1~2米;外垣破坏严重,现存宽3~10米,高1~2米;内外垣之间相距10~15米。

文物遗存

1997年10月~11月,崇州双河古城进行了一次调查试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其文化特征与郫县古城相一致,为宝墩文化第三期。

都江堰芒城发现有残房基,出土大量陶片和石器,根据其文化特征分析,属宝墩文化中的第二期。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4月22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郫县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宝墩遗址保护规划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名单。

所获荣誉

1997年,“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获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四川省首次获得国内考古界的最高荣誉。

2016年10月31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

2021年10月12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