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更新时间:2024-10-22 21:02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是由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领衔出品,周润泽林珍钊王晟赫联合执导,陈大侠、初征、朱子奇、赵丹联合编剧,张艺兴王一博周冬雨特邀出演,俞灏明邢菲邓超元莫小奇等主演的网络电影。该片于2023年5月1日在中国上映,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同步上线播出。

剧情简介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分为《旗帜》《看见》《寻找》三个单元叙事,展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彰显中国青年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精神。

《旗帜》

画家许麦(张艺兴饰)以祖父母所在的北大荒青年志愿垦荒队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的版画。通过举办主题画展向观众呈现了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奋斗岁月。那时的北大荒,到处都是深山老林,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着成群的饿狼,拓荒者为了保护粮食种子,与饿狼作斗争。

《看见》

音乐家陆阳(王一博饰)以自己年少时受支教老师帮助为灵感,创作出了很多音乐作品。一个北京男青年许小东(王子异饰)听说自己的妹妹在宁夏住院。到了那里才知道,妹妹报名成为了支教教师。妹妹受伤住院。哥哥为了妹妹的梦想,来到了妹妹支教的地方。他看到孩子为了农活得不到教育。女孩因为贫穷、歧视无法完成梦想。因为男青年的到来,他带领这些农村孩子们,跑到大城市,让大城市的人们看到了农村孩子的歌喉和音乐天赋,让这些孩子改变了命运。

《寻找》

谢冠春(李琦饰)的孩子受到了好心人的资助,他一直想尽办法要找到资助人,并表达感谢,因此他特意找到了做自媒体的唐小斌(邢昭林饰)帮忙,随着寻找的深入,他发现提供助学资助的好心人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学生,但当他们受到资助,改变了命运之后,他们开始资助别人,开始回馈社会。

演职员表

演员表

参考资料来源

职员表

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中的三个故事,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大,如何厘清三个篇章之间的脉络,协调各单元拍摄,让其汇聚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是影片创作难点。林珍钊表示,整个创作团队在拍摄前曾集体讨论,是选择强关联,还是偏向于隐藏性的弱关联,团队最后选择了后者,决定呈现理念层面的关联。虽然每代年轻人的努力和着重方向不太一样,但他们都将个体理想融入时代发展洪流,用满腔热血谱写青春之歌。

拍摄过程

创作团队前期选景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后期拍摄也因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演员协调等问题遭遇重重挑战。王良作为总制片人,所有演员都是他逐一敲定的。三个单元算下来,一共有15位主要青年演员,其中不乏高人气演员。他们建了15个演员沟通微信群,每次拍摄、宣传、对物料都是大工程。好在大家都十分支持和配合,整个沟通过程虽然繁琐,但比较顺畅。其中,在宁夏拍摄时,剧组当时去了100多人,但很多工作人员因为疫情被封控在酒店,最后只能靠20多人完成100多人的工作量。

第二单元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00年左右,团队希望呈现青年前往大西北贫困地区支教的场景。由于国家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他们去了很多地方考察,都没找到符合环境的贫困村庄。最后,团队选择在电视剧《山海情》的拍摄地宁夏中卫,根据剧情搭建拍摄场景。

制作发行

宣传活动

2021年12月,该片剧本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22年4月,该片发布概念海报,首次官宣影片主演团队;5月,该片发布概念海报;5月13日,该片发布“致敬青春”特辑;8月14日,该片亮相2022微博电影之夜。

2023年4月26日,该片在北京举办定档发布会;4月29日,该片发布“抉择”版预告;5月1日,该片发布终极预告;5月4日,该片发布致敬五四青年节片段。

影片评价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借助文化符号和仪式化两种创作手段,将“青年引路人”的共青团形象囊括进了身份、情感、价值三个维度的文化认同。

身份认同包括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对所归属群体的确认。主旋律影视作品实现身份认同所需要的,是承载理想、信仰、观念的文化符号和庄重的共同参与仪式。将青年优质明星偶像作为文化符号建立与青年的链接,在青年心中建立自我身份的理想化形象,在想象和现实的交融中生成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共青团之间的重要链接。此外,形而上的信仰观念通过客观的文化符号储存在集体记忆中,个体的生命片段通过文化符号与历史过程相连缀,代入感与认同感穿越时空与地理的阻隔,引发观众产生强烈的时空共鸣。影片始终围绕“什么才是最好的青春”这一主题,不同时代、不同人物都以人生经历回应了这一问题: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拼搏过、进取过、奉献过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

情感认同是一种主体对价值客体表示肯定的心理活动,包含集体情感认同与个体情感认同。主旋律影视作品将个体情感浓缩到文化符号之中,使得青年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在放弃小我、为国奉献的选择情境或成长情境中,更加凸显青年的勇担使命,达到了更为广泛的情感认同,例如片中传递知青间情谊的糖果、象征个人梦想的吉他等。观众在个人与集体记忆之间产生情感同化意识,对内心信念生成与具体行为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主旋律题材电影中人物基于集体利益的行为的肯定与赞许,例如,片中对开荒青年的钦佩和对支教青年的赞许等。

价值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与灵魂,是指价值个体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对某种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认可,从而不断改变自身的价值定位与结构,以体现对该社会价值的遵循与共享。主旋律影视作品实现价值认同,需要承载民族意识、家国情怀、主流文化的文化符号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时间仪式来实现。影片中,寄托着开荒希望的种子、象征着善心的飞行夹克等文化符号的运用都是基于这一目的。特定时间节点构成影片的仪式时间场域,在仪式时间和仪式场域与大众的交流,能够激发大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选取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作为上映档期,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正如影片主演张艺兴所说:“通过电影,我们走进那一段岁月,化身当时之人,经历当年之苦,我们才会更加深刻理解当时之青年、当年之理想!今日我们的丰衣足食,是依托于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艰苦奋斗。”

梳理历史与当下、个人与集体、欲望与使命、理想与责任的关系,在历史与时代的长河里探索意义、塑造自我、正视身份、获得自信,是主旋律影视创作永恒的价值追寻。这一实践,需要在精神空间进行记忆建构,达到文化认同。青年譬如朝日,当立时代潮头。“青年引路人”的故事,或可为新主流的创作生产提供一个新的试炼场。(光明网评)

《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创作者从王小双、许牧之、许小东、唐小斌等青年人物的视角切入展开叙事,表现不同年代中国青年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坚守人生理想,实现人生抱负的感人故事。

作品选取富有青春质感的叙事内容,采用类似文学自述体的叙事方式,以及类型元素叠加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丰富独特的观影体验。如《旗帜》单元在讲述几个人在北大荒的极端天气里保护种子的故事时,融合灾难片、冒险片的表现形式。《看见》单元在表现支教老师教授农村学生唱歌的过程中,加入音乐、歌舞桥段。《寻找》单元在记者帮老大爷寻找资助人的过程中,杂糅喜剧情节和职场话题。不同的类型元素和表现形式在电影中有机结合,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也拉近了当代青年观众与电影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创作者通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赋予中国式青春深刻内涵。比如,《旗帜》单元里导演选取红旗作为情感符号,在故事讲述中多次呈现红旗在雪地上飘扬的画面,这既代表着那个时代青年人朝气蓬勃、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也寓意青年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与热烈追求。《看见》单元以歌曲《看见》为意象,通过教授、演唱这首歌,北京青年许小东带领支教小学的农村孩子们登上了大城市歌唱比赛的舞台,让所有人看到了他们的音乐天赋,也让农村孩子们开拓了眼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用奋斗改变命运的种子。《寻找》单元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当代青年人的职场经历,探讨“在现实与理想发生碰撞时是选择妥协还是坚守”的问题。片中的主人公唐小斌经历迷茫与挣扎,最终做出正确选择,为观众呈现出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的青春模样。

  总而言之,该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打开了探索青年精神的审美之门,用诗意表达对“什么才是最好的青春”的主题做出回应:拼搏过、进取过、奉献过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是最好的青春;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是最好的青春(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赵晖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