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

更新时间:2022-01-17 13:44

《战争与回忆》,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赫尔曼·沃克的作品,作品着重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残酷的情景。该书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内容简介

《战争与回忆(1941-1945)(全新精装纪念版)(套装上下册)》及姊妹篇《战争风云(1939-1941)》,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入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兴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种种,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学手法,铸成了这部“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

点评欣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受过战争蹂躏的人们对战时的政治冷酷和人性扭曲进行了反思,表现在欧美文坛上,就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风靡一时,实验小说之风甚盛。其间的文学作品虽然五彩缤纷,无奇不有,但其实都流露出作家们对人类生活的忧虑和危机感,有一种“荒谬的虚无主义意识”风格。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作家开始以更为冷静的目光观察世界,以较为朴实的笔触写现实题材,更多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形成了一股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潮流,从而展现了一幅迥异于五、六十年代的文坛风景。 在这股潮流中,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无疑是代表人物之一。

赫尔曼·沃克在欧美文坛以用现实主义笔法写战争题材小说而享有盛名。沃克已知的三部作品(《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和《凯恩舰哗变》)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单凭这三部小说,尤其是作为史诗性两部曲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足以奠定沃克在欧美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地位。

《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堪称用小说艺术展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它以美国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一家为中心辐射开去,描绘了一幅大规模世界战争的真实、宏伟的图景。书中人物众多,上至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交战各国最高领导人,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老百姓,都在作者的笔墨之下出现。全书篇幅很长,但读来 毫无滞涩繁重之感。赫尔曼·沃克显然是位善于布局谋篇、巧于急张缓弛的故事大家,他让维克多·亨利一家以及与之有关的众多人物尽可能但又合乎情理地置身于人们都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使读者随着故事的进展,不由自主地为这些人物的命运而担忧、紧张、欣慰、悲哀;同时,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又让读者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比之下,《凯恩舰哗变》的场景就小多了。它只是讲了在太平洋战场一艘美军军舰上发生的“哗变”事件,人物也主要是一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全书描写的是战争中的一个侧面,但对战争与人们关系的反映却是比较全面的。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赫尔曼·沃克以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多舛取胜。他的这几部小说,故事情节都用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书中基本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人物性格都从对话和行为中表现出来,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不打断读者的阅读思绪,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书中描绘的场景,跟着剧情发展体会人物悲欢离合的心情,令人印象深刻。

赫尔曼·沃克的作品让人百读不厌,除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之外,还在于它的真实:故事细节上的真实和历史事件上的真实。沃克为写作《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足迹几乎遍及欧、亚、非大陆数十个国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过几百名经历过二战的人。正如作者所说:书中关于亨利一家的人物和事迹纯属虚构,但有关战争的史实是确凿的,统计数字是可靠的,那些大人物的言行要不是根据史实,便是根据可靠的记载。真实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对史诗性作品来说尤其如此。

赫尔曼·沃克把自己的文笔着落在战争上,自然不是为了用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来吸引读者,而是有他深层的思考。战争,作为“一种古老的思想习惯,一种古老的心理状态”,几乎贯穿于人类的全部发展过程之中。举凡人类社会的美好、丑陋、善良、残忍,都能在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以前的统治者、现在的“政治家”来说,战争不过“是政治的继续”,是运筹于他们心中的一种决策,一种选择;而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来说,战争则是让人们付出血泪的一种诅咒,是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基于此,沃克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简单地写成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赞歌。在他的笔下,既写了如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父子三人(《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威利·克依斯(《凯恩舰哗变》)等人一样由普通人成长的英雄,又对像历史学博士埃伦·杰斯特罗、外交官莱斯里·斯鲁特(《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等一样软弱、自私和正义感交织在一起的人给予了理解,甚至对像海军舰长菲力普·魁格(《凯恩舰哗变》)一样因不堪战争压力而变得偏执、胆怯的人物也表示了同情。沃克的作品告诉人们:战争或许能判别出人们的无畏和胆怯,但人类却不是为战争而活着的;文学描写战争,不是为了赞美战争,甚至也不是为了赞美战争中的“英雄主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战争题材作品呢?赫尔曼·沃克在《战争风云》的《作者前言》中说的一段话,也许道出了原因:“《战争风云》的主题和宗旨,可以在法国犹太作家朱里安·班达的几句话里找到:如果世上确有和平存在,那么这种和平并不是基于害怕战争,而是基于热爱和平。它不是行动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渺小的作家可以为和平作出贡献,而最有力量的法庭却无能为力。”

努力用文学传达个人对于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思考,这就是赫尔曼·沃克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那些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作家的非凡勇气和能力所在。

作者简介

赫尔曼·沃克(1915-年),美国作家。《凯恩舰哗变》(1951年),获得1952年普利策奖的小说。它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艘美国海军小型舰艇,针对专横的舰长的一次兵变。沃克把小说中的高潮部分改编成剧本,《凯恩兵变军事法庭》(195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被改编为《战争风云》(1971年)和续篇《战争与回忆》(1978年)。沃克出生于纽约市,193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海军服役。

其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极光黎明》(1946年);《都市男孩》(1948年);《马乔里晨星》(1955年);《布拉德霍克》(1962年);《不要停止狂欢》(1965年);《希望》(1993年)。散文——《这是我的上帝》(1959年)。

媒体评论

史诗般的伟大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可以预料,以后一代又一代的人,将通过这部作品温习那场残酷而又伟大的战争,并体会到第一代人曾经体会的巨大的恐惧,非凡的勇气,以及献身的荣耀。

——《出版商周刊》,1981年对本书初版的评论

《战争与回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当我们想了解古希腊,想了解特洛伊,想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候,我们会去读荷马的史诗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但是如果你想了解20世纪40年代整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去读《战争与回忆》吧!

——《基督教箴言报》

《战争与回忆》讲述的并不是任何角色的性格和行为,而是一个时代的灵魂和命运。无论是希特勒还是罗斯福,都是为这个年代而生,为这个年代而亡,在沃克笔下,这个年代的光辉要远远远亮过个人的风采。

——《纽约读书报道》

两个因素让赫尔曼·沃克的作品不但拥有众多读者,还拥有了常青藤一般的生命力。第一,是对海浑战役——包括中途岛战役莱特岛战役——传神的描述,第二个就是对大屠杀的真实再现。

———《新闻周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