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8 19:11
战场救护指战时参战人员在战场上负伤。对负伤者进行及时的止血、包抢救,使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程度,统称战场救护,其直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后勤保障能力,是现代军队高度重视的军事技能之一。
战场救护是战时参战人员负伤后的自我救护和互相救护活动。以往革命战争的经验证明,战时约有50%的伤员是群众自救互救的。迅速、准确的战场救护,对及时挽救伤员的生命,减少残废,恢复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和对伤员的进一步治疗、康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战争武器的杀伤力强,造成的伤员多,危害也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场死亡的人数约1000万人,受伤人员达2000万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因战争总共死亡约5000万人,伤亡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充分说明,在现代战争武器越来越先进,杀伤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群性战地救护就显得更加重要。
1859年6月25日,瑞士银行家享利·杜南途径意大利北部伦巴地区时,恰逢法奥索尔弗利诺之战,亲眼目睹大批伤兵得不到救护而惨死的情景,因此竭力主张建立民间的伤员救护组织,对伤员进行救护和看护。杜南回到日内瓦后,撰写了《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在书中提出两条倡议:(1)“各国在和平安定时期应该建立战时伤员救护团体”;(2)“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制订一项国际性保护伤兵和救护人员权益的国际公约”。他的倡议得到当时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1863年2月9日,“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在瑞士成立。
1880年,该委员会正式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瑞士政府还发起召开了国际会议,签订了关于改善战地伤员境遇的日内公约。公约规定,在战时,对伤病员(不分国籍)予以救护;对战地救护车、医院和医务人员应予保护。公约还确定以五个方块组成的红十字作为保护的标志。从此,伤兵救护组织就叫红十字会。
截止到2017年12月,全球已有191个国家建立了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