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4 09:30
战栗,汉语词语,读音为zhàn lì ,也作“颤栗”,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出自《论语·八佾》。
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
1、语自《论语·八佾》:“使民战栗。” 意为使百姓因看到栗木(做的神主牌位)而恐惧,害怕或激动。朱熹集注:“战栗,恐惧貌。”
2、《战国策·楚策四》:“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
3、《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
4、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赵芥堂》:“时天寒风雪交作,乡民解衣裸体,伛偻战栗。”
5、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1、一次,孔子的徒弟直白地告诉君主:夏朝的神主牌位是用松木做的,商朝是用柏木做的,我们周朝人要用栗木,这就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听了说:这是历史问题,就别追究了。如果游街示众,能起到“使民战栗”的效果,那我更希望对腐败官员游街示众,这样可以“使官战栗”。
2、冰心《南归》:“大家战栗相顾,都已做了无母之儿,海枯石烂,世界上慈怜温柔的恩福,是没有我们的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