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波长

更新时间:2023-05-11 10:29

截止波长,指的是单模光纤通常存在某一波长,当所传输的光波长超过该波长时,光纤只能传播一种模式(基模)的光,而在该波长之下,光纤可传播多种模式(包含高阶模)的光。在LC中截止波长是相对于要使用的流动相而言,如甲醇的截止波长210nm,乙腈的截止波长190nm,若用紫外在低于此波长而使用该流动相就会导致较大的干扰。

简介

当波长大于某一值时,某特定模式不再存在,该波长就称为此模式的截止波长。

波导(如光纤)中传播的模式的数量取决于光的波长:波长越短,可以传播的模式越多。对于长波长的光,其传输模式很可能只有一个模式,也有可能没有可以传输的模式;但是对于短波长的光,其传输模式很有可能有很多个。

当一个特定的模式在高于某一波长时不再存在,该波长就是其截止波长。对于光纤,LP11模式的截止波长会限制其单模区间,因为低于该波长至少会有LP01和LP11模式。

当低于截止波长时,各个模式的性质会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模式半径(以及有效模式面积)在截止波长附近会显著变大,因此在纤芯中传播的能量也就大幅变小。

国际标准

根据ITU的推荐,G.650截止波长可定义为:当光波长大于该波长时,高阶模全功率PLP11与基模全功率PLP01间的比率将降至0.1 dB以下。在此定义中,第一高阶模LP11,在截止波长处将衰耗掉19.3dB。

依据此定义,还分别给出了光纤截止波长λc与光缆截止波长λcc的测试样品的采集标准光纤截止波长λc 的测试样品:一段2米长,未成缆光纤,中间绕一半径为140 mm的圆环。

A)取一段长22米的光缆,其中两端各包1米长的未成缆光纤,为了模拟接头盒的效果,两端各绕制一个半径为40 mm的圆环。

由于一般的光纤生产厂没有成缆的光纤,因而ITU,IEC和EIA提出另一种,可供光纤生产厂的测试样品的采集标准:

B)一段长22米的未成缆光纤,将中间20米绕制成半径≥140 mm的若干个圆环,两端仍然各含一个半径为40mm的圆环。

C)一段两米长的光纤,其中绕制两个半径40 mm的圆环。

但是,这种测试方法仅对MCSM单模光纤,才能给出等值的结果。

光纤带宽:光纤的带宽是一段光纤所能通过的最大调制频率脉冲的调制频率和光纤长度的乘积,是一个表征光纤光学特性的综合指标。

测试方法探讨

截止波长是单模光纤中仅有基模传输的最短波长。G657光纤是新型的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其耐弯曲性能优越,因此采用常规弯曲参考法和多模参考法方法很难测得其准确的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常规测试方法

截止波长(Cut off wavelength)是单模光纤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其表征了单模光纤中仅有基模传输的最短波长。通常光纤截止波长的测试方法有弯曲参考法和多模参考法两种。这两种测试方法均是基于传输功率法,即测量被测光纤中传输光功率随光波长变化的光谱曲线,并同参考传输光功率的光谱曲线比较后得到被测光纤的截止波长。在标准IEC 60793-1-44:2011和标准GB/T15972. 44-2008中规定了弯曲参考法和多模参考法的具体测试过程。弯曲参考法是将被测光纤绕成1个半径较小的圈(即以绕圈方式滤除高阶模,绕圈半径以使高阶模产生明显的衰减而又不使基模LP01产生衰减为宜),以带有这样1个小圈的光纤传输光功率谱作参考传输光功率谱。多模参考法是以短段多模光纤的传输光功率谱作参考传输光功率谱。

截止波长测试方法改进设计

由于G657 B3光纤具有极佳的弯曲性能,因此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光纤截止波长测试结果必须在光纤截止波长测试时采用合适的方式滤除高阶模。根据相关IEC标准和国家标准,结合G657 B3光纤的特性,改进设计了以下三种G657 B3光纤截止波长的测试方法:熔接引导光纤弯曲参考法、增加被测光纤长度多模参考法、弯曲被测光纤弯曲参考法。在光纤截止波长测试时,采用了某厂家生产的G657 B3光纤作为被测样品、G652 D光纤作为辅助。为了排除了光纤自身不合格对测试数据的影响,对G657 B3被测光纤和G652 D辅助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机械和环境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下面作为介绍对弯曲被测光纤弯曲参考法进行详细介绍。 弯曲被测光纤弯曲参考法是采用弯曲参考法的同时,通过对被测光纤进行弯曲实现对高阶模的滤除。在确保G657 B3被测光纤中部松绕成半径不小于140 mm圈的同时,每次测试时均改变G657 B3被测光纤端部的绕圈半径及圈数、被测光纤长度,绕圈半径分别为5 mm 、7. 5 mm 、10 mm和15 mm。圈数分别为1圈、5圈和10圈,被测光纤长的性能要求和设计要点(耐高压、耐大电流、耐环境、屏蔽性和安全可靠等),并分别详细论述了电缆的主要设计,连接器及其接触件的主要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线束总体方案,最后介绍了研制样品的测试情况。从使用要求和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研制的高压线束能够满足电动乘用车的使用要求。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压线束必将进一步发展,能承受更高电压、更大电流,并将用于各种不同车型,同时在功能方面也会更完善,例如具有自身的测试性,即可实时监测线束的电流、温度等变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