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彪

更新时间:2024-07-28 16:39

戴俊彪,1974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74年4月,戴俊彪出生。

1990年,毕业于宜兴官林二中;同年,考入宜兴市中学(现江苏省宜兴中学)。

1993年,经宜兴市中学推荐,赴南京大学参加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单独招生考试,并被录取。

1997年,从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吴庆余攻读硕士学位。

2000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技术与科学系硕士学位。

2006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2006年—2011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1年—2017年,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2012年,创办华大青兰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201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2018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2023年3月,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2024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戴俊彪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基因和基因组的合成、组装及转移技术,通过基因组的设计构建解析基因组功能,并进行合成生物的改造和优化等。2000年,开始分子生物学方向研究。2006年,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展酵母表观遗传学研究,并参与酿酒酵母基因组合成的早期研究。2023年,把植物人工染色体构建、多细胞植物基因组合成等与农业相关的合成生物学作为新的研究方向,已在苔藓植物的基因组基因测序和合成等项目上取得进展。

戴俊彪从事以酿酒酵母为模式系统的合成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的研究。1、通过YeastFAB,系统构建近2万个标准化生物元件,从基因组水平对酵母系统中的各个元件进行功能解析,并利用这些标准化元件实现外源代谢途径的快速构建及组合优化;2、 开发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多层次进行全基因组系统编辑。化学合成及组装了酿酒酵母第12号染色体,分析并测试带有合成染色体酵母在进化及物种进化等方面的应用。

戴俊彪是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国际计划(Sc2.0)和基因组编写计划(GP-write)的中方主要参与者,牵头发起了“国际基因组编写计划·中国(GP-write China)”国际合作项目,他还牵头发起了世界首个多细胞生物—小立碗藓基因组合成计划(SynMoss)。

戴俊彪组建深圳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据2024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网站数据,戴俊彪近5年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科学Science)》《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等国际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人才培养

2011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支持下,戴俊彪组建了酵母合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

2013年底,戴俊彪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授“分子生物”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戴俊彪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父母平时不是在田里忙农活,就是在滆湖里捕鱼,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儿子学习,而戴俊彪会读书,从没让父母为自己上学操过心。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几名,并多次担任班长。上初中时,他自发成立“学生互助团”,作为“小老师”帮带成绩较差同学。寒暑假,戴俊彪会组织同学拜访邻近村的大学生,探讨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当工作压力太大时,戴俊彪便去打一会球。打篮球、排球是他从小的爱好,上中学、大学时几乎每天会在课余时间打一会,后来不论是在中国国内外读研、读博,还是回国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先打听一下球场、球友在哪里。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他还牵头组成一支教工篮球队,每个周末打一场比赛。

人物评价

“戴俊彪是中国合成基因组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评)

“戴俊彪是生命科学之路上的长跑者。”(《光明日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