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9 00:07
1906年2月28日出生于红安县北、鄂豫交界的七里坪戴世英村。早年在家乡黄安闹革命,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又转为中共党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农民运动开展得不错的黄安,自然成为国民党镇压的重点。血雨腥风之中,戴季英没有被吓倒,而是与郑位三、戴克敏、吴焕先等一起,在县北七里坪重新组建了中共黄安县委,继续领导农民自卫军及革命群众坚持斗争。同年11月13日,著名的黄麻暴动开始,戴季英作为暴动总指挥部成员同时还兼任七里区农民义勇队总指挥,成为黄麻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鄂豫边根据地开创初期,戴季英代理黄安县委书记、黄安农民暴动总指挥,主持县委工作。按照当时省委的要求,黄麻暴动新组建的第七军隶属黄安县委领导,也就是说,戴季英实际上也是第七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年6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戴季英是省委委员。之后,又出任红二十五军的七十四师政委。四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根据地重建红二十五军,其为政委,同时兼任七十四师政治委员、鄂东北游击总司令,成为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红二十五军长征前夕,戴季英改任军政治部主任。以后又先后担任了红二十五军参谋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中共鄂陕特委书记、中共陕甘晋省委常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戴季英担任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副司令员,高敬亭错杀后,原四支队改编成四、五两个支队,戴季英任新的四支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作为新四军的代表,前往延安参加中共七大。1944年夏,他受中央委派,与王树生一起赴河南,出任中共河南区党委书记、河南军区暨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以后,还历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原军区副政委、中原军区第一纵队政委等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参与了鄂西北根据地的创建,任鄂西北军区政委。
建国初,戴季英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开封市委书记的职务。
1952年2月12日,河南省委作出了开除戴季英党籍、公职的决定,并于22日的《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关于开除戴季英党籍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文。
1984年4月,戴季英的问题才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予以平反,恢复了党籍和省级干部的待遇。
1997年11月29日,戴季英病逝于郑州,享年92岁。
戴季英的父亲戴寿云,大革命时期曾与董必武有过交往,属于支持革命的开明知识分子。1933年冬,父亲被国民党活活烧死,母亲吴氏被当地土豪打死。戴季英有弟兄五人。除戴季英外,其余四个兄弟全部为革命牺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哥戴季伦,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黄安早期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曾为中共黄陂县委书记、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常委、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等职,因生性耿直,在对待富农问题上与鄂豫皖省委存在分歧,在红二十五军的肃反中被错杀。
多方面史料能够证实,戴季英在整个鄂豫皖苏区肃反、红二十五军肃反及陕北肃反过程中,大搞“逼供信”,造成大量冤假错案及“冤烈”产生。
建国初,戴季英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开封市委书记的职务。在此期间,戴季英因心里不满,倚老卖老、自我标榜,瞧不起河南省委资历不深的干部,并多次在言说与行动上公开对河南省委贯彻中央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表示异议,双方遂发生尖锐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
戴季英个人邀功及权位思想也确实浓重,他认为自己1944年就出任了中共河南区党委书记,这一职务是可以与省委书记相提并论的,而今的职务与自己的功劳相比,是不对等的。在与河南省委发生尖锐矛盾之后,戴季英随即要求河南省委及中央重新评估其历史问题,同时向毛泽东及中央邀功要官。
戴季英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一生历经国民革命、苏区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属于资历深厚的开国功臣,但建国后即淡出政治舞台,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