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卡梅伦

更新时间:2024-10-09 04:04

戴维·威廉·唐纳德·卡梅伦(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1966年10月9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第53任首相、保守党籍政治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6年10月9日,卡梅伦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儿子。

1974年,卡梅伦到伯克郡温克菲尔德独立学校希瑟当预科学校就读。

1979年,卡梅伦进入同样位于伯克郡的独立学校伊顿公学就读,其父亲和长兄都曾在这里读书。

1984年圣诞节前夕,卡梅伦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获得了牛津大学布雷齐诺斯学院的录取通知,这是他考大学的第一志愿,从获得录取到开学有九个月的空挡。因此,卡梅伦决定游学9个月再入牛津大学。其间,他做过一名保守党议员的助手,在香港的一个英国公司工作三个月。在头三个月,卡梅伦在教父、保守党议员提姆·拉斯波恩的办事处从事研究工作,并列席了很多下议院的辩论会,直接接触了政治和英国政坛。而后通过父亲的关系,前往香港居住了三个月,期间他在怡和洋行担任一份文职工作。

1985年9月,卡梅伦进入牛津大学布雷齐诺斯学院,修读哲学、政治、经济。在大学期间,他很少参加政治活动,是“布灵顿俱乐部”的成员,也曾是布拉斯诺斯学院的网球队队长。

1988年,卡梅伦以优等生资格从牛津大学毕业。

涉足政坛

1988年,卡梅伦进入英国保守党政策研究部工作。

1991年,卡梅伦被借调到唐宁街10号,为时任保守党领袖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工作,并受到赞赏,不久后被任命为研究部政治组组长。

1992年,英国大选期间,卡梅伦担任保守党竞选策略专家,负责经济事务。保守党赢得大选后,他被擢升为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的特别顾问。

1993年,卡梅伦被当时的保守党领袖迈克尔·霍华德看中,调到英国内政部任职。

1994年7月,卡梅伦离开政府部门,进入卡尔顿传播公司(电视广播企业),成为公共关系部主管,直到2001年2月成为国会议员之后辞职。

1997年,卡梅伦参加斯坦福区的国会选区议员选举落败。

2000年3月,卡梅伦再次竞选国会议员落败。

平步青云

2001年2月,卡梅伦成为国会议员。

2003年6月,卡梅伦担任影子内阁的枢密院办事处部长。

2003年11月,在霍华德成为保守党领袖后,卡梅伦出任保守党副主席。

2004年,卡梅伦担任保守党政策协调主管并兼任反对党地方政府事务发言人。

2004年,卡梅伦担任影子内阁政策事务主管。

2005年,卡梅伦担任影子内阁教育大臣。

2005年12月,卡梅伦竞选保守党领袖并获得成功。

2009年6月,戈登·布朗领导的工党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下跌,卡梅伦呼吁举行临时大选。

2010年4月12日,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解散议会,确定大选于2010年5月6日举行;5月7日,英国大选结果揭晓,保守党获得306席,工党获得258席,自民党则有57席,无任何政党取得国会过半数席次;5月10日,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就组建新政府一事达成框架协议。

首相岁月

2010年5月11日,卡梅伦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为第53任英国首相

2012年,卡梅伦领导的英国政府同意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举行公投。

2014年,卡梅伦多次发表演讲挽留苏格兰人民,苏格兰选民最后在公投中选择留在英国。

2015年3月30日,英国议会宣布解散,卡梅伦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该届政府的5年任期结束。

2015年5月8日,英国大选计票完毕,执政保守党获胜,赢得过半议会席位,卡梅伦成功连任首相,他在觐见女王后发表讲话称,计划在未来数日内筹组新政府,并阐述了施政大纲。

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民主投票宣布脱离欧盟后,卡梅伦宣布将辞去英国首相职务;7月13日下午,卡梅伦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由内政大臣特雷莎·梅接替他担任英国首相

2016年9月12日,卡梅伦宣布辞去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职务,彻底退出英国政坛。

重返政坛

2023年11月13日,英国首相办公室宣布戴维·卡梅伦被任命为英国外交大臣,接替詹姆斯·克莱弗利。并同时被授予英国终身男爵爵位,获上议院议员席位。

为政举措

经济方面

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停滞的经济状况,卡梅伦政府上台后,便把新自由主义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核心,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一连串改革。

卡梅伦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沿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建立新“双峰”金融监管体系,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并引入贷款融资计划和前瞻性指导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方面,削减公共开支,以降低日益升高的预算赤字,把“减赤”设定为财政目标的第一要务。为此,确立“减赤”计划,扩大财政整顿规模,建立财政委员会,制定新财政规则,并且适时推出“帮助购买计划”以及采取降低公司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使得英国宏观经济在经历2010—2012年的短暂衰退后,于2013年开始复苏。

外交方面

●全球性枢纽

卡梅伦政府在重视英美、英欧关系的同时,开始淡化布莱尔时期充当“欧美之间桥梁”的定位,提出充当“全球性枢纽”的想法,与世界新兴力量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以期“努力适应日趋网络化的世界,发挥全球影响”。因此,英国传统对外战略支点英美、英欧关系一方面在战略和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呈现出增加态势,另一方面与美欧的“特殊关系”有所减弱,二者间表现出一定的背离倾向。

2010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执政后,英国所面临的外部安全挑战继续发酵,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国际力量东移、乌克兰危机加剧、“伊斯兰国”崛起,因而对外干预的冲动下降,全球事务中参与度降低,但追求大国地位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卡梅伦也多次批驳“英国出现战略收缩”的说法。同时,英国内部出现了检讨对美关系、重拾英美特殊关系的呼声,即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协调,扭转美国重返亚洲以及与德、法等欧洲盟国接近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英国在发展对新兴市场国家关系、全球和地区秩序变革问题上,对与新兴市场国家加强对话、建构共识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卡梅伦政府更加关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对英国带来的机遇,发挥其传统贸易国和市场开放度高的优势,在与中国、印度等国发展关系中走到了西方国家的前列。2015年,英国违背美国的意愿带头加入亚投行

●中英关系

2023年11月2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卡梅伦勋爵表示英国必须与中国接触”此为题报道称,曾缔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卡梅伦此番复出后首度接受媒体全面访问(full interview),谈及中英关系,卡梅伦坚持表示自己早年出任首相时的对华政策是正确的。卡梅伦承认,自他卸任首相以来世界已经改变,中国如今在外交上变得“更具雄心和自信”,但他也认为,英国政府现今仍应与中国打交道。

202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通电话。双方就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同黎智英之子黎崇恩会见,英方声称反对香港国安法,将继续支持黎智英等港人。此外,卡梅伦2023年12月在访美期间还称,当今世界发生诸多变化,“中国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必须为其他国家提供中国以外的替代方案,使其避免陷入中国的债务陷阱,更好保护自己免受中国网络攻击及其他敌对行为。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

●与欧盟关系

英欧关系是卡梅伦政府对外关系中的难题,自2013年初卡梅伦发表布卢姆堡演讲,设定“退欧公决”时间表后,英国政府在对欧关系上的不妥协立场加大了其在欧盟内部受到孤立的风险,降低了影响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能力。卡梅伦政府希望通过谈判使欧盟做出必要改革,在此基础上,以全民公决方式决定英国是否保留欧盟成员国地位。

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及英国实行紧缩政策的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疑欧情绪不断增强并反映在选情中,卡梅伦政府迫于压力,在疑欧的民意裹挟之下形成了更激进的对欧政策,承诺若在2015年大选中获胜便举行脱欧公投。2015年大选后,卡梅伦即着手脱欧公投的事宜。卡梅伦政府的态度倾向于继续留在欧盟,然而英国的政治坏境和欧盟一体化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欧洲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的阴影加剧了英国民众的疑欧情绪。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52%的选民支持脱离欧盟,导致卡梅伦政府下台。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3日,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卡梅伦抵达以色列进行访问。卡梅伦前往了加沙地带边境附近的贝埃里基布兹。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会见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讨论加沙地带局势等问题。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1日,埃及总统府发言人法赫米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埃及总统塞西当天会见了到访的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一行。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8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在其官邸会见了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双方就两国双边关系、黎巴嫩南部和加沙地带局势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日,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称,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当天上午抵达黎巴嫩贝鲁特,开始对黎巴嫩进行访问。据悉,卡梅伦将和黎巴嫩国民议会议长贝里、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等黎方领导人就中东局势进行磋商。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4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拉姆安拉会见到访的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双方在会谈中讨论了巴以局势最新进展情况。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巴勒斯坦总理兼外长穆斯塔法在拉姆安拉与到访的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2024年1月31日,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如何加强各领域合作进行了探讨,并就当前的地区事态发展及如何实现安全与稳定交换了意见。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8日,约旦副首相兼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与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通电话,讨论了推动加沙实现立即停火和结束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等议题。双方强调安理会通过第2728号决议的重要性,并强调执行该决议的必要性。双方呼吁加沙在斋月期间实现停火,并同意继续合作与协调,努力实现充分、可持续的停火,并推动向加沙地带所有地区立即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1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与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就地区局势通电话。

人物荣誉

2008年,卡梅伦登上2008年9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英国《每日邮报》称为“未来的首相”。

2015年11月,卡梅伦获得哈萨克斯坦授予的友谊勋章。

个人生活

家族背景

卡梅伦拥有英国王室血统,为英国国王威廉四世(1765-1837)和情妇多丽西娅·佐敦的直系后裔。由于祖辈的关系,卡梅伦具备英格兰、苏格兰和德国的血统,其中的德国血统来源于威廉四世的母亲。

卡梅伦的高祖父埃云·卡梅伦爵士曾经是汇丰银行伦敦总行的首席主管。卡梅伦的祖父曾到美国芝加哥做谷物买卖的生意致富,于1880年离开美国回到苏格兰。卡梅伦的父亲伊恩·卡梅伦出生在苏格兰阿伯丁郡。卡梅伦家中兄弟姐妹一共四人,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

家庭成员

祖母:伊尼德·阿格尼丝·莫德·莱维塔,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和情妇多丽西娅·佐敦的直系后裔。

父亲:伊恩·卡梅伦(1932年10月12日—2010年9月8日),股票经纪人,生于苏格兰阿伯丁郡,双腿天生畸形,通过反复训练矫形,2010年9月8日在法国土伦去世。

母亲:玛丽·弗勒·蒙特(1934年—),军官威廉·蒙特爵士(第二代从男爵)的女儿。

兄长:艾伦·亚历山大(1963年—),大律师、御用大律师

姐姐:尼亚·雷切尔(1965年—)

妹妹:克莱尔·路易丝(1971年—)

妻子:萨曼莎·卡梅伦(1971年4月18日—),1996年6月1日结婚至今,父亲为从男爵。

长子:伊万·卡梅伦(2002年4月—2009年2月),脑瘫及癫痫患者,已故,终年6岁。

长女:南希·卡梅伦(2004年—)

幼子:阿瑟·卡梅伦(2006年—)

幼女:弗洛伦斯·卡梅伦(2010年8月-),早产儿。

参演电影

人物评价

卡梅伦是一个伟大而开明的首相,在他的领导下,政府稳定了经济,减少了财政赤字,而且还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就业。但是他真正的贡献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社会正义。无论是同性婚姻立法,还是全面免除低收入者的所得税,卡梅伦领导的是一个统一的政府,而这也正是我要秉持的精神。(特蕾莎·梅评)

我十分信任卡梅伦,他是个言行一致,重诺守信的人。在利比亚的任务中,我充分领略到了他为维护人性尊严而付出的努力。(奥巴马评)

这个流淌着英伦血液的男人,对中上阶层的生活有着天然的向往,但他也爱着大不列颠的每一寸土地。他在英国遭遇金融危机期间保持了经济稳定,并努力摆平保守党内对于同性婚姻和国际事务的争议。(安东尼·塞尔登评)

在卡梅伦治下,唐宁街10号不再管束一切,任务被分派给各个不同的权力基层……众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正是因为敢于放权、善于放权,卡梅伦在6年任期内才会取得如此非凡成就……最棒的是,卡梅伦的执政理念根植于对英国人民的勇气和品性的基本信任。(《旁观者》评)

卡梅伦希望他不仅仅因为‘脱欧’公投而被历史所铭记。正如他今天所言,六年前上任时留给他的是一个经济烂摊子,今天他要离开了,留下的却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一派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前景以及于普通人而言更多的向上发展机会……在出任首相的六年零63天里,卡梅伦蜕变成了一名“热心的环保人士、刑罚体系改革者、少数族群权益支持者和渴望分享国家发展红利的保守党人”,“他野心勃勃地想要建立一个大社会,从政治家手中拿走权力,将之交给民众。”(《每日电讯报》评)

人物纪念

2010年7月2日,英国杜莎蜡像馆正式推出卡梅伦的蜡像,由卡梅伦夫人萨曼莎亲自主持揭幕式,卡梅伦对其蜡像赞赏有加。

这尊蜡像由杜莎蜡像馆20名艺术家历时4个月制作完成,总耗资达15万英镑。揭幕仪式结束后,蜡像被陈列在英国旅游景点保得利大厦门前,供游客参观。

人物事件

袭击事件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7日,卡梅伦在走出利兹市政厅时,遭到一名陌生男子当街袭击,并且险些被推倒。安保人员将该男子制服。该男子28岁,为英国人,在被抓住后不久被警方释放。英国警方称,该男子并没有造成实际威胁,“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遭到袭击后,卡梅伦在保安的护送下走进车里。负责保卫政府高层官员的伦敦警察厅被要求进行内部调查,此次事件被视为“重大安全漏洞”。

特工招募

因一本《叫我戴维》的书,卡梅伦被推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在连续爆料卡梅伦吸毒、荒淫、撒谎等骇人听闻的“黑历史”后,该书作者阿什克罗夫特再次放出一个“重磅炸弹”,宣称卡梅伦19岁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度假时被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招募,但因卡梅伦主动向苏联特工索要毒品,对方感觉这个年轻人前途无望遂作罢。

卡梅伦2006年接受采访时首次爆料曾遭克格勃招募,他说19岁时曾和一位校友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度假,某天在海滩上晒太阳时碰到两名“讲一口流利英语”的陌生俄罗斯男子搭讪,询问他们“一些在英国生活的有趣问题和对政治的看法”,卡梅伦认为对方有意招募他为间谍。然而阿什克罗夫特及其合著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虽然卡梅伦所言基本属实,但此事还有更多隐情没有被揭开。

违规游说

2021年4月,英政府宣布开始对已破产的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展开调查,原因是曾在该公司担任顾问的前首相戴维·卡梅伦涉嫌违规游说。卡梅伦于2018年加入该公司。卡梅伦在该公司任职期间曾私下联络英现任财务部长苏纳克、卫生部长汉考克等,为公司谋取利益。卡梅伦发表声明称,他的行为并未违反任何游说规则,但确实应该通过正式渠道与政府沟通。

遭俄制裁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日,俄罗斯方面宣布对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实施制裁。

通话被骗

2024年6月8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与一名自称是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的人进行了简短的视频通话,并与其交换了多条信息。经英国外交部调查确认,这个通话的人并非波罗申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