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晓文

更新时间:2022-11-01 11:41

房晓文(1911~1992),广东大埔县银江镇车上村人,中共党员。房晓文早年在其兄海文的支持下,就读于南京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民国27年(1938)毕业后在中央畜牧实验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个人简历

1912年12月 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银溪乡。

1926-1931年 泰国学徒谋生。

1935-1938年 陆军兽医学校学习。

1939-1941年 贵阳军马防疫所,任技术员。

1942-1945年 中央畜牧实验所兽医系四川荣昌血清厂,任技佐。

1946-1949年 中央畜牧实验所北平工作站,任工程师。

1949-1992年 农业部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现为中国兽药监察所),任细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92年 逝世。

生平介绍

出生情况

房晓文,1912年12月出生于广东大埔县银溪乡一个农民家庭,幼年生活艰难。全家大小11口入,靠租佃的2.5亩地耕种收入及体弱多病的父亲磨豆腐赚些钱,维持全家生活,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贫困生活。房晓文自童年开始即参加劳动,同时在村办小学受了5年启蒙教育。父亲念其智敏过人勤劳好学,又是全家最小的儿子,求告乡邻,筹集学资,送往离家不远的银江小学就读。不足两年,因学费不济而辍学。迫于生活无奈,年已满14岁的房晓文,眼看升学不能,归耕无地。在同村青年的邀约及族兄带领下,离乡闯潮州谋生。一年后,经多方周折和磨难,在同乡华侨的帮助下渡大洋到了泰国,落脚在曼谷郊外小镇,当青工。一个寄居异国他乡又不懂方言的青年,初到时在一裁缝店学徒,整日里只能做一些挑水烧饭的杂活,在劳动之余抽闲学习裁剪缝纫。而裁缝老板只让日夜劳动,因而学不到技术,就连肚子都填不饱。四年先后换了五个店铺,结果同去泰国的三个青年,一个病死,一个病退。19岁的房晓文目睹和亲受到华侨工人的悲惨状况,深深体会到在异国他乡谋生求艺的艰难。立志要继续努力求学,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方能改变穷困境地。

1931年毅然回到了家乡。由在汕头市教育科任科员的二哥房之龙资助,考入汕头市立商业学校,又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学习生活。入校后他不分昼夜勤奋学习。但好景不长,刚几个月,二哥失业,房晓文学习终止,再回到老家。这时父亲身体更衰弱,家庭经济更加困难。胸怀壮志的房晓文又不甘于贫困,依靠亲朋帮助和祖嗣的津贴考入了离家40余里的大麻中学,读完三年初级中学,又到广州考进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一年后又因交不上学费而再次停学。后经人指点考入了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办的军医学校兽医班,该校设在广州西郊,在校学生一律公费,总算找到了有口饭吃、能学习的处所。1936年兽医班并入陆军兽医学校十八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从南京迁到湖南。

贡献

1938年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本科。曾在军马防疫所、农林部兽疫防治大队、中央畜牧实验所任技佐、技术员,从事兽疫防治和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现为中国兽药监察所,简称中监所)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细菌室和技术室副主任、主任等职。从事兽医生物制品研究与监察工作先后50余年获得1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研究报告及有关论著共50余篇。并参加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制品规程》的制定,《中国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微生物卷》等大型专著的撰写工作。是新中国兽医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论著

1 房晓文等.《猪出血性败血症免疫研究》.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6,4(1)

2 房晓文等.《传染性猪肠炎免疫试验初步报告》.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通讯.1950(1)

3 房晓文等.《耕牛气肿疽病原诊断试验》.中国兽医学.1958(5)

4 房晓文等.《气肿疽明矾菌苗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57,2(1)

5 房晓文等.《青霉素治疗牛气肿疽病试验报告》.中国畜牧兽医.1955(4),等等。

主要贡献

1941年防疫大队撤销,成立中央畜牧实验所,兽医界前辈蔡无忌任所长。调房晓文到该所设在四川荣昌的兽医系附属血清厂任职,在系主任马闻天领导下从事细菌生物制品的研究。当时条件十分艰难,租用民房为试验室,烧油灯来烧热水作保温箱和培养细菌,用木炭作燃料消毒培养基,进行了猪丹毒与猪出血性败血症疫苗血清生产与研究,做出了不小成绩。房晓文是我国开始研究该两种疫病防治的先行者之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房晓文随所迁往上海,在虹桥路一所别墅,恢复了研究工作。在前辈兽医学家程绍迥所长亲自主持下从事细菌制品研究约一年。该所接收了北平华北农事试验场的畜牧兽医部分,成立中央畜牧所北平工作站。房晓文被调该站任细菌室主任,主持研究生产用菌种的保存等研究工作。期间,与同行们一起研制生产了炭疽、出血性败血症、布病疫苗,抗炭疽、抗猪丹毒血清以及诊断制品,为华北地区的兽疫防治提供了必需的生物药品。1948年末北平解放前夕,原试验室已不能坚持工作,房晓文为防资源丢失,携带全部菌种进住北京城内该站办事处,并与协和医院免疫系联系,借用该院试验室,进行细菌的传代繁殖,为保存国家的菌种资源,为解放后迅速恢复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房晓文与我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党的政策鼓舞下如鱼得水,获得了充分发挥才能的大好时机。1949年他重新进入试验室,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方法,从事着生物制品的科研与监察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不分寒暑春秋,一心扑在试验室,先后完成十余项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经济价值的兽医生物制品,以及许多病原菌的鉴定工作。是我国当前研制出生物制品较多、出类拔萃的兽医微生物学家之一。50年代初,房晓文参加河南等地耕畜大量死亡的病因调查研究和抢救工作,和其他专家一起从临床分析开始,认真作病理解剖,采集病料分离病原,并进行各项实验诊断,最后确诊为甘薯黑斑病中毒,否定了由细菌所致的传染病,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使该病迅速得到控制。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火纷飞年代,房晓文被派参加抗美援朝前线的细菌战调查团。他深入战地,采集材料,进行试验和分析,为揭露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的罪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主持的研究总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把握关键,亲自动手追踪到底,做一项成功一项,并有所创新。例如:5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牛气肿疽明矾沉淀疫苗,为控制与消灭该病提供了唯一有效的武器。该成果曾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50年代中期内蒙古一些地方暴发羊传染病,造成大量羊只病死,房晓文主动自带行李和试验用品深入牧区,与牧民同吃同住,调查病情,解剖死羊,采集了大量病料,分离出多株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并进行了系统鉴定,最后确诊为羊猝疽、快疫。同时及时研制出了氢氧化铝菌苗,携运至疫区监督使用,将猖獗一时的羊猝疽、快疫传染病迅速控制,深受农牧民的爱戴,并被尊称为党派来的“菩萨兽医”。60年代初,我国南方诸省区发生仔猪传染性下痢疾病,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房晓文等诊断为仔猪副伤寒。根据苏联专家介绍的防治法,他很快就仿制出半固体灭活疫苗,但使用效果很差,疫病不能控制。房晓文采用培养基中加醋酸铊传代培养的诱变减毒方法,从传代培养物中分离挑选菌落,经传500代,历时数年终于从菌落中挑选出减弱了毒力并保持免疫原性良好的制苗菌株,研制成功冻干活菌疫苗,免疫效力良好,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在同行们共同努力下,房晓文又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和免疫方法,并在全国范围内生产与应用,这种菌苗既可注射,又可口服,安全可靠,完全控制了仔猪副伤寒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89年该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他还主持研究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方法和氢氧化铝疫苗。该苗是利用通过鸡胚减毒山羊支原体,制成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经免疫接种孕前的山羊,证明安全有效。70年代以后,房晓文又以化学诱变剂培育出马流产弱毒菌株,研制成功沙门氏菌马流产疫苗。该苗对良种马场马匹的繁育,减少流产死亡,效果显著,农业部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又改进了鸡白痢诊断抗原。他研究成功的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敏感性、特异性等均达到国际标准,并具有检疫符合率高等优点,对集约化养鸡场净化鸡白痢病,起了主要作用,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数十年来,房晓文除获得上述主要科研成果外,还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参加撰写有较高水平的专著《中国家畜传染病》、《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微生物卷》、《兽医生物制品》的有关章节和教学讲义《厌气菌研究》、《气肿疽及病原诊断》、《动物沙门氏菌病》,先后发表40篇论文和参加草拟部颁规程等,共计100多万字。尤其在生物制品监察工作上,从1949年至1987年的30多年里与中监所同行一起,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与检验工作,长时间轮流蹲点,总结推广生产技术,并培养出一批兽医生物药品技术人员。对我国兽药生物制品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种类增加、产品质量提高,均起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