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广播

更新时间:2022-05-26 17:39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有两层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 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作为新的媒体终端,手机广播正在成为电信运营商、广电部门争夺的下一个市场目标。对广播电台来说,手机广播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对于电信部门来说,手机广播开发了新的商机,更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而直接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广播受众。

媒介特性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将广播媒体与手机媒体的功能有机结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媒介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跨媒体的信息共享

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这种演变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多媒体性。手机与网络技术结合后,在充分发挥手机自身语音传输能力的同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如3G手机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就在内容,由于拥有足够带宽,3G能够实现手机在线听广播、看电视、视频点播等内容。一机在手,可以共享多种媒体信息。

其次是可检索性。网络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为手机广播的听众搜寻检索广播节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其他媒体共享广播信息资源,特别是音频资源创造了条件。

再次是信息的开放性。如用手机发短信、打热线电话参与广播节目。受众在收听手机广播后,可以上网查询更详尽的消息,把信息再反馈到电台直播节目。手机收听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各种功率的电台共享信息的机会平等而广泛。手机广播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的跨媒体信息交流。

多向的互动方式

手机广播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一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手机广播”可以和广播、电视、报刊实现互动,如用短信或者热线电话参与节目,和主持人或者受众讨论相关话题,发送下载音频、图片资料给传统媒体;二是与广播网站的互动。受众可以用手机广播在线收听、点播节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或者进入聊天室、BBS、网上调查等参与电台的节目讨论;三是与受众的互动。手机广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手机直接通话交流,链接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受众进行多向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广泛、迅速的互动。

个性化的传播特点

手机广播深层次地挖掘出了手机媒体的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充分体现出了个性化的传播特点。

首先,实现“一人一媒体”。手机精巧、轻便,便于随身携带,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手机广播在传播的分散性方面达到了目前其他大众传媒尚无法企及的高度,使大众传媒和个性化传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点对点传播的效果。

其次,接收的主动性。受众利用手机上网,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节目。随着通讯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广播将使受众在全球范围内收听自如。

再次,内容的指向性。手机广播在节目内容上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在后信息时代,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大众传媒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媒介的受众从大众到较小的和更小的群体,最后终于只针对个人。” 手机广播验证了这一说法。从广播到窄播,再到手机广播的个播,广播电台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甚至为手机广播定做节目,成为手机广播内容供应商。因此,与其他的大众媒介相比,手机广播的受众接受率与信息有效利用率相对要高一些。

面临难题

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手机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但手机广播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题。

政策管制

手机广播必然需要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的合作,而如何合作,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政策。虽然自今年2月1日起,《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08]1号)开始实施,但并没有打破广电和电信的壁垒,广电和电信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开放各自的领域。为了提前抢占市场,在电信商们还在苦候信息产业部的3G牌照时,广电总局已经开始催促电台展开行动,先通过数字广播的形式培养手机广播用户的使用习惯。手机广播的发展,电信部门遇到的主要瓶颈,一是在内容制作与发布方面,主要还是由广播电台专营;二是广播网络还牢牢掌握在广电手中,其他运营商要获得专用广播频率和广播牌照很艰难。

高额费用

手机上网流量和信息费居高不下,以中国移动GPRS为例,每小时流量费高达200—300元。昂贵的使用资费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手机广播的收听。要想使之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资费政策,既要考虑运营商的利益,也要兼顾广大用户的接受程度。

运营模式

手机广播的发展不仅仅是运营商的事情,也需要来自网络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手机终端商的支持和协助,形成多方共赢的运营模式。只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多方共赢的赢利模式,手机广播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

终端有限

目前,国内手机用户中拥有中高端手机产品的消费者还不多,多媒体手机终端的普及尚需时日,具备听广播功能的手机价格比较高。另外,电池的持续使用时间也是一个问题。

前景展望

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1.2亿用户收听收看手机广播电视节目,中国将成为手机广播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手机广播作为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面貌,而且给网络广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将带来一定的冲击。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的加大,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广播在“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将会从三个方面获得快速的发展。

催生新媒介产业

手机广播的发展为广播产业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以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广播电台的经营运作模式的突破。除了广告来源,广播节目的付费收听使手机广播变得切实可行。

手机广播催生的产业链条,创造了网络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电信运营提供商的新型产业链条,这一链条正是传统广播产业梦寐以求的。付费收听的模式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理念来讲是一种变化,广播媒体在这方面应当加强同电信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节目供应商,即以内容为产业链的轴心,在节目提供方面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再取得电信运营部门对手机广播付费收听的支持。日前国内已经有中广互动传媒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其创建的银河网络电台已于去年7月28日开始首播,手机广播电台也正在积极的筹备中。

三网融合

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合并”为手机广播带来发展契机。以往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合作因各方利益纠葛、业务能力欠缺,迟迟不能融合在一起。手机广播要奠定在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核心业务必然是由广电部门提供节目内容。手机广播的出现加快了电信产业和广电行业的大规模调整,使之重新分化组合,有利于打破传统垄断和分割,是信息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大融合的机会。

令人可喜的是,“三网合一”的步伐在加快。从今年的2月1日起,将三网隔离的藩篱正式作古,国办“1号文”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并且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之前,已有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移动江苏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手机广播可以收听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上海电台、东方电台的节目。一方面,广电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电信企业的运营网络和牌照也是广电或缺的资源。这对于合作的双方来说,称得上是共赢,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业务互不涉足的局面受到数字技术和市场经济两大因素以及政策保障带来的冲击。3G时代,给广播带来了春天般明媚的阳光,而3G技术,使移动收听更为普及,在这个意义上,“手机 + 广播”的模式将为 “移动中清晰收听”提供了保障。手机广播以全新的传播形态,将为中国广播注入新的活力。

步入大众生活

手机广播作为大众进入多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使传统广播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以及与移动通讯网络结合的日趋紧密,手机广播的春天正在到来。3G时代即将来临,专家预测,今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手机广播以及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在手机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之结合的最优化模式。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手机广播为传统广播的发展寻求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机广播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的贴身媒体。在传统广播媒体不断改革、寻求突破的同时,手机广播必将成为传统广播发展的助推剂。 (金震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