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7 14:30
《手艺的思想》是200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杭间。
农业社会的传统与重道轻器的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手艺中国”。而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我们祖先生存方式之一的手艺却面临着尴尬。手艺的问题,远远超出手艺本身,还关乎我们的民生、经济与文化。作者从乡土中走来,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尽管他思考的视角是多维的,涵盖了历史、艺术、哲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但其落脚点却始终在与祖辈生计息息相关的土地上。从对儿时梦想、“故乡的师傅”渐渐远去身影的追怀,到对当代经济格局下传统工艺的发展以及我们未来生存之路的思考,作者都有独到的表达。
杭间,1961年11月生于浙江义乌。1981年在义乌丝毯厂工作,1983年考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系,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装饰》杂志主编,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著有《艺术向度》、《新具象艺术》、《身体的智慧――中国当代油画精神景观》、《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等书。
手艺中国
民生与工艺
——传统技艺在现代的遭遇
“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艺之路
艺术地生活的艰难
——中国装饰艺术在近代的转折
假如的理想
——“假如回到张爱玲时代”?
故乡的“师傅”
《幼学琼林·衣服》选注
——一个来自乡土的城市学人回望传统手艺或江湾故事中时间对衣服的侵蚀
洪元师的“西化”情结
行灯
我在地毯厂
“一代不如一代”
形而上下
道器论
——传统文化中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淮南子》的工艺观
从“道”“器”关系看中国古棋的设计思想
坐,一种文化观
——从《黄帝内经》看明式椅“功能”
郑和的船
——关于功能美
工艺“机制”
——工艺人类学联想
原始艺术与生态
工艺传说探究
“传说”的产生
工艺、工匠传说的意义
工艺传说的几种模式
人与自然之子
传说中的工艺美尺度
工巧意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适应生活方式的例子
从器物的别称看文化趣味
“温暖”的消逝
工艺史有什么用?
1999,蓦然回首
关于“工艺美院风格”
口述的手艺史
——关于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
我们的“本土知识体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