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山

更新时间:2024-09-26 11:18

才山(1910年/1911年—1945年7月4日),男,汉族人,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维诚,又名维诚,辽宁省黑山县人,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才山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一说该家庭兼属资本家)。他自幼聪明好学,自本县中学毕业后,1926年考入沈阳第二工科高中,1928年考入哈尔滨工科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俄文法商学院,后该校并入北平大学。

1932年,才山由北平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时值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朱霁青所领导的辽西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多次对日作战,先后攻打锦州、义县等地。1932年冬在锦西战斗中失利,义勇军被打散,才山只得流亡到北平。

1934年春,才山和任作田一起,以东北义勇军的名义,前往绥远省河套地区桃子铺垦区组织垦荒。另说才山是在1935年到绥远西部垦区参加平西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的。

全面抗战

1937年10月,垦区发生了中共绥西垦区特委领导的起义,在党的领导下,才山同白乙化等同志一起,组建了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任中队长,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秋,才山被派到三五九旅实地学习参谋业务。毕业后回到抗日先锋队任大队长。

1939年夏,“抗先”与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并,才山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三大队(营)大队长。

1940年春,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才山任团参谋长,政委为吴涛。改编后,白乙化和才山率十团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十路围攻。4月,他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依据隐蔽发展原则,十团番号暂改为“平北游击总队”,并采取“梯次进兵”的方针。由才山和团政治处主任吴涛带领三营及部分团直人员作为先遣队,于4月20日出发先期进入密云县西部的水川地区,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抗日,筹集粮草,为团主力到来做必要的准备。5月28日,白乙化率主力一营挺进到密云赶河厂与才山等人会师。当十团进入丰滦密以后,才山又率队继续往北,向云蒙山区进军,并在那里改编了袁水和王荣两支绿林队伍。6月,丰滦密联合抗日县政府成立,不久,在丰滦密西部又成立了滦(平)昌(平)怀(柔)联合办事处。

1943年冬,才山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参谋长。由于冀东地区环境残酷,战斗频繁,所需弹药日增。为了解决部队武器弹药供应不足问题,李运昌司令员指定才山兼管军工处工作。为支持冀东工作,晋察冀军区唐延杰参谋长专门派技师黄锡川带领十来位技术员到冀东工作,并利用各种关系,从敌占区送来机器设备,开始生产手榴弹、地雷、炮弹。

1944年9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在平北、冀东一带新设一个二级军区——冀热辽军区,才山升任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

壮烈牺牲

1945年7月1日,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和十五军分区长城剧社联合演出,3日早晨,才山率尖兵剧社和长城剧社的80多名文艺战士,奔赴军区机关驻地玉田县,晚上9点多钟夜宿杨家峪。4日拂晓,敌人乘着夜色偷偷接近村子。杨家峪民兵武装班长杨喜发觉后,急速返村报告。这时,两个剧社的同志,有的刚到集合场,有的刚出院门,而县大队已在西山与敌人接了火。接着,小干河沿岸也响起激烈的枪声。于是,才山命令集合场上的同志撤退到一条胡同里,警卫部队在河北沿上还击。由于敌人枪多火力猛烈,后来警卫部队也被迫撤到胡同里。

胡同被敌人包围后,才山命令部队趁天没亮突围。警卫部队在前,女同志和小同志在中间,除重伤员由男同志搀扶外,轻伤员全部跟着突围,有战斗经验的同志留在最后。剧社同志除干部有几条短枪、勤杂人员的几条步枪外,其余人每人只有两颗手榴弹。几次突围未果,才山最后命令长城剧社指导员王维汉和副队长朱希有带领女同志和小同志向东突围。为吸引敌人火力,才山、黄天等已和几个警卫战士带着伤员,跃过坝坎,迅速向西猛冲猛打,最终壮烈牺牲。

主要影响

军需筹备

才山凡事爱动脑筋,善智谋,且有远虑,因而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解决了不少重大困难。他成功从敌人那里弄来布匹、棉花,让千余名指战员穿上了棉衣,解决了全团过冬御寒的困难。才山利用来往护送干部的机会,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并在适合建立落脚点的山区储存了大量军需物资。1941年秋,日军为确保伪满洲国的西南边境安全,对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大屠杀和“强化治安运动”。制造所谓“防卫集村”(人圈或叫部落),使十团一度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这时,才山储藏在山区的粮食起了作用,在这一带山村,无论部队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才山当年储藏的粮食,使十团缺粮的困境得到极大的缓解。

部队指挥

护送抗日军政人员过境,是十团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1943年夏季,有140多名干部从延安和晋察冀军区到冀东和辽西去开辟工作。当时,日军正重兵围困丰滦密地区,要穿过敌人防区是十分困难的。才山负责护送第二批百余名干部,人数较多,目标较大,在通过怀来县境内的平绥铁路时被日寇发现。日寇误以为是八路军炮兵在行动,急忙调动大量兵力,想一举歼灭这支队伍。十团首先遇到的敌人是从康庄和怀来尾追上来的日、伪军千余人。当这批干部进入延庆山区,就被驻永宁的敌伪三十五团迎面堵住了去路。为了摆脱敌人的堵截和尾追,才山决定让被护送的干部,先登上长嗟山,沿东坡直奔独石口,然后下山顺黑河直插坡岭,进入丰(宁)滦(平)密(云)中心区后山铺。从这里取道沿黑河流域,到丰(宁)滦(平)密(云)去,既隐蔽又安全。当十团护送战友们在长嗟山上朝东走,正要下坡时,石城和白旗堡的两路敌伪军约800人,从两面“围剿”上来。激战一天,不见胜负。十团的任务是安全护送,根本不能打消耗战。可是敌人却死缠不放,我军无法脱身。为摆脱这种局面,才山决定将被护送的干部暂时隐蔽下来,集中全部骡马,由熟悉地形的战士带领,朝南夺路,疾驰后城,以吸引敌人,减轻十团压力;另选一支精干分队,沿长嗟山山梁,朝龙门所和独石口方向转移。这天夜间,敌人被骡马队和小分队的突围分散了注意力,才山乘机利用夜暗,掩护干部迅速向东,急行百里,跳出了险境。

历史评价

东北人物大辞典》:勇敢善战,足智多谋,在领导平西、冀东军民武装抗日的斗争中,战功卓著。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副研究员王欣:才山烈士在生死存亡之际,牺牲自己保卫他人的大无畏精神,将与这块土地这片林一起,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人物考证

生卒时间

才山的生年,有两种说法。一说他生于1910年,黑山县地方文史资料、辽宁党史机构编《中国共产党辽宁英模大典》、河北党史机构等编《燕赵丰碑》等持这种说法,还有锦州史志部门编纂的文献具体到1910年3月;另一说法认为他生于1911年,《东北人物大辞典》、民政部编《中华著名烈士》等持这种说法,遵化地方文史资料中也加以采录,还有具体到1911年3月者。有的报道还同时出现这两种说法。何兰生编著的《中国抗日将领英烈谱》在同时列举两种说法后采信了才山生于1910年的说法,但未作说理分析。

才山的牺牲战斗,各类资料皆确定为遵化县杨家峪战斗,但其时间有三种说法:一说1945年5月16日,一说1945年7月3日,,一说1945年7月4日。根据这场战斗的亲历者王维汉回忆,该事件发生在1945年7月,该月3日是队伍出发并宿营在杨家峪的日子,4日是被日伪军包围、发生战斗而才山等人牺牲的日子;亲历者王克光的回忆,与此吻合;亲历者张瑞也曾向李德伦讲述该战斗,并被刘大为记述下来,与前述回忆一致,张瑞本人的回忆文章也是如此,并确认才山系包围情况下举枪自尽。本词条采信的也是这种说法。

求学经历

才山的求学经历,在媒体报道中有多种说法:其一,称他先后考入哈尔滨工科大学和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返回家乡,在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种说法在出版物中可以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的《抗战英烈谱》的佐证;其二,称他在“九·一八”事变前,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东北沦陷后,转入东北政法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抗日秘密活动,这种说法在出版物中较早见于《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并得到何兰生编著的《中国抗日将领英烈谱》的采信。

从文献来看,一般认为,才山的求学经历是先就读于哈尔滨工科大学,后就读于北平俄文法商学院,而北平俄文法商学院又并入了北平大学。所谓东北政法学院,除前述《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外,未见能证明其存在于才山求学年代的明确证据;一说这是一所在20世纪80年代筹建的大学,定址于大连,但未能成功开办。

后世纪念

才山和其他一同牺牲的烈士得到杨家峪人们的安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山的遗骨安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才山的牺牲地,位于河北遵化县党峪镇杨家峪村。1982年,党峪镇政府发动全镇民兵、共青团、学校师生集资并参加义务劳动,在杨家峪南山烈士殉难处(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文艺战士遇难处)树碑纪念。碑高7米,四周围墙保护,圈地面积1.5亩。

2014年9月,才山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艺术形象

孙晶岩北平抗战秘闻

周诠《白乙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