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赉诺尔墓群

更新时间:2024-05-27 14:15

扎赉诺尔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达兰鄂罗木河东岸坡地,属东汉时期拓跋鲜卑族墓地,发现于1959年。

历史沿革

1959年,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在治理达兰鄂罗木河工程中,在河流东岸的坡地上发现了拓跋鲜卑古墓群(扎赉诺尔墓群)。

1960年夏,郑隆等考古学家对扎赉诺尔墓群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此遗址处有300余座古墓,经过40余天的发掘共清理了31座墓葬。

遗址特点

扎赉诺尔墓群墓群分布在达兰鄂罗木河故道东岸的坡地,约500余米,有300余座,从地面至高20余米的山坡上,古墓分布的最密,并且埋葬的很浅,如M12和M14,两墓几乎斜并在一起。到坡地顶部,墓葬则渐少,而且埋的较深。这批墓葬的编号是按发掘先后而排列的,在发掘的31座墓葬中,有单人葬26座,双人葬2座,小孩葬2座,母子合葬1座。全部墓葬为竖井土圹内放桦木棺,在M25和M30的土圹与木棺中间还立砌一周土坯。这些墓中的尸骨皆仰身直肢,头向北。唯有M29无木棺,是在尸骨上纵横叠放树枝两层,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出土的随葬物除部分因墓室塌毁而有所扰乱外,绝大部分的出土位置是一致的。木棺结构大体相同,但细部还有许多差异,各类型的木棺结构和葬式如下。

有盖无底木棺葬为数最多,共计25座。现以M2为例:竖井土圹为长方形,北大南小,墓口以上之地表土厚0.5米,从墓门至墓底深2.5米,墓室北宽0.6米、南宽0.5米、长1.9米。木棺采用没有去掉树皮的木板制成,制作比较粗糙,木棺框四周的棺板,紧靠土圹,所以长宽规格略小于土圹,高0.4米。棺盖已朽。四周的棺板每面各为两块,板厚4厘米。棺框四角有柱,与棺板相连,每个木柱上挖着四个扁形卯眼,把每块棺板上的榫头,插人木柱上的扁形卯眼内。木柱直径均为8厘米,柱头均高出棺板10厘米。长出棺板的柱脚为10厘米,并砍成尖状插人墓底的生土中。墓底为铲平的生土。与此木棺略有差别的,有M27和和M24。M27亦为竖井土圹墓,地表距墓口0.5米,墓口至墓底为3.1米,墓室长方形,北大南小,北宽1米、南宽0.8米、长2.1米。桦木棺的棺板每面各为两块,板厚5厘米,四角以榫卯相连。四角连接处的木柱和纵侧棺板外的木柱共计6根,高出棺板15厘米,柱头均作Y形。柱头上纵放着两根直径7厘米的方形桦木棍,在木棍上留着一层朽烂的碎木,可见这两根木棍是为放棺盖而设置的。木柱脚长出棺板部分长10厘米,砍成尖状,插人墓底的生土内。M24地表土厚0.2米,口至底深1.1米,长1.85米、北宽0.5米、南宽0.36米。木棺四面的棺板各为一块,均厚5厘米,四角各有一根木柱,木柱上下长出棺板部分和四角连接的做法与M2相同,但木棺纵两面的棺板是用圆形的桦木板制成,四角的木柱脚插人墓底。这一类型的木棺葬,棺盖多已腐烂,只有M5保存较好。M5的棺盖长1.94米,一端宽0.62米、另一端宽0.48米。是由二层木板和一层树枝组成。下层用四块纵置的长条板合在一起,厚4.5厘米。中层是横置的木板,略薄于下层板。最上纵铺一层树枝。三层合在一起共厚9厘米。这有盖无底的木棺葬里,以单人葬为最多,共计20座,绝大部分为男性,只有M9、M27两墓人骨为倒塌土所扰乱,故不清楚。合葬的只有男女合葬1座和母子合葬1座。此外,有小孩葬3座。关于人骨与随葬物的位置,以M25为例:M25为竖井土圹墓,墓窒为长方形状,地表至墓口深0.2米,墓口至墓底深2.6米。墓底长1.9米、北宽0.54、南宽0.44米,圹璧内砌一周土坯为框,土坯框内放着桦木棺,木棺结构与M2相同,材料规格略有差异。方向为355°。为男性单人葬,仰身直肢。菜内出土遗物共27件。棺内放置的遗物有:陶壶倒放在棺内的西北角,敞口陶罐倒至死者头骨左侧,桦树皮圆牌出在陶罐的上侧,铁矛平放在陶罐的左侧,紧靠棺板,矛头向北,左面的肱骨与棺板之间放一对圆形骨饰片。死者腰部右侧与右手上的尺骨中间有腐烂的环首铁刀和带孔圆形的小骨饰,右手处放着一排铁镞和骨镞,镞头向北,左脚下放着铁衔,附近处有小骨环与零乱的牛、马、羊蹄骨。死者两腿之间放一桦树皮制作的弓囊,内放一木弓。墓底是铲平的生土,在生土上有一层很薄的白色草灰,白灰上发现有破碎的丝织片和毛毡块。合葬菜以M10母子合葬为例。M10为竖井土圹,墓口距地表深0.3米,从墓口至墓底深1.4米,墓口长1.75米、北宽0.45米、南宽0.4米。木棺制法同M2。方向为348°。此墓木棺与单人葬木棺大小相仿,但葬二人,故显得十分拥挤,其中的大人为仰身直肢,小孩根据骨骼判断,为7岁左右的男孩,卧在大人的左侧,葬式不清。出土遗物12件。在死者头部的左侧放着两个敞口陶罐,已碎;右侧放有1件陶尊和2件桦树皮制作的盒子。大人的尺骨上套着一个铜手镯,在两只手的指骨上各套一个铜戒指,腰椎骨上处有一件已朽的长条双孔铁刀及一个翅尾形的骨镞,脚下出土桦树皮盖子两件。小孩葬以M26为例。土圹深为0.9米,长0.9米、北宽0.26米、南宽0.19米。葬于M6的上面。木棺按土圹大小而制作,制法同于M2。骨架已乱,葬式不清,其年龄不超出4岁。在头骨两侧出陶碗和陶壶各一件。小孩葬以M26为例。土圹深为0.9米,长0.9米、北宽0.26米、南宽0.19米。葬于M6的上面。木棺按土圹大小而制作,制法同于M2。骨架已乱,葬式不清,其年龄不超出4岁。在头骨两侧出陶碗和陶壶各一件。

有盖有底木棺葬共3座。M14为双人葬,M21、M23为单人葬。现以M23为例:为长方形竖井土圹,地表土厚0.3米,墓口至墓底深2.6米,墓口长1.9米、北宽0.52米、南宽0.4米。方向10°。土圹内置有桦木棺,木棺制作同M2,棺盖与M5相同。棺底是用二层桦木板制成,下面的一层横放四块木板,每块木板宽6、厚4厘米,四块木板排成等距间隔,其间隔为35厘米;上层为纵列的木板,板与板中间无间隔,略长于棺框。棺底这两层木板与棺框之间并未黏合,显然是在埋葬时先放好棺底木板,然后再放上棺框的。棺内的死者为男性,仰身直肢。出土遗物计11件。棺框外的东北角有敞口陶一件。死者头部东侧处有弯形骨饰片和桦树皮制作的圆牌子。额骨上放有一件铁镞和两件菱形骨镞,菱形骨饰片一件平放在右面的肢骨附近,铁衔一件出在脚下。部分遗物出土位置已乱。棺盖北上端放有一个羊头骨。

土圹墓仅M29一座。葬于M30的上面,地表至慕深1米,未发现圹边,亦无木棺。为女性单人葬,仰身直肢。方向为85°。死者骨架上盖由两层不规则的桦树枝,下层纵铺,上层横铺。死者的两根胫骨下半截已缺,在缺折处由砍击的痕迹。头骨顶部处一螺旋形铜饰,并由鱼肋骨制成的骨簪32根及5个鱼椎骨钻孔的串珠,额骨左侧处由7个锯齿形的铜头饰和一个铜泡。在头骨右侧尚残存一节发辫。头顶处放着马、羊头骨各一个。在这批墓葬里,不论是哪一种木棺结构,都以大量的牛、马、羊殉葬,如M6在棺盖的上面放一个牛头骨,清理时牛头上部仍在腐烂的棺盖上,而下半部则已掉到棺内,在棺内同时发现零乱的牛蹄骨二件。M19的棺盖顶上,处土一个牛头骨和两个羊头骨。M16殉葬牛头骨最多,由牛头骨3个和马头骨1个,并排平放在棺盖上,嘴均朝南。M8和M29在死者头顶上端各倒放马头骨1个,棺内处土零乱的马蹄骨3件;M29中还由羊头骨1个与马头骨同放在一起。M23棺盖上放已腐烂的羊头骨1个。其他如M25在棺盖的填土中和棺内共处土牛、马、羊蹄骨各4件。M12、M13、M19、M22、M23、M27、M28、M30、M31等墓中均处土零乱的牛、马、羊蹄骨3或4件。

文物遗存

陶器

有颈罐:平底大腹,颈部较长,口沿略外敞,砂土烧成红褐色,火候较低,素面无纹饰,其中最大的高22厘米、腹径17厘米,口与底径同为10厘米。最小的高13.5厘米,腹径11.5厘米。

敞口罐:平底大口,口沿外敞,其中4件无纹饰,其他在口沿外部压有粗而不规则的指甲纹一周。砂土烧成褐黑色,火候很低。罐的外部下端有火烧过的痕迹,个别的口沿裂缝上用泥土修补。一般高15厘米、口径12厘米。

三乳罐:大腹小圈足,口沿外敞,颈部刻指甲纹一周,腹上有三个假耳,砂土烧成黑色,火候较低。高19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16厘米。底部放着排成圆形的四十个羊距骨(嘎拉哈)。

双耳罐:平底直颈,口沿稍外敞,手指非常粗糙,腹部高低不平,留有手印,粗砂土烧成黑褐色,火候很低,高15厘米。

单耳罐:大腹小敞口,小圈足,腹部附加一扁形单耳,素面黑褐色,火候很低,高17厘米、口径14.5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5.5厘米。

敞口单耳罐:小平底大口外敞,口沿外刻指甲纹一周,腹部附残耳一个,耳对面有一凸出的鼻,耳与鼻的两边有对称的附加堆纹,高11.5厘米、口径10.5厘米。

直颈小口罐:小口直颈平底,红褐色,高11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9.5厘米、底径7厘米。

陶钵:大口直身平底,火候低为黑色,高9.5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6厘米。

双耳敞口罐:平底大腹,火候低为黑褐色,高13厘米、口径8厘米、腹径10.5厘米。

长颈罐:平底大腹直颈,口稍外敞,火候较低为红褐色,高16.5厘米、腹径16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8厘米。

双耳罐:小平底大腹,小口直颈,肩部有乳形双耳,火候很高,用细泥烧成灰色,素面无纹。高10.5厘米、腹径14厘米、口及底径6.5厘米。

大腹罐:平底大腹,口沿稍外敞,高火候素面无纹,用细泥烧成灰色,高12.5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8厘米。

铜器

铜锲:双耳残缺,腹部铸两道凸出的直线纹,腹径16.5厘米、口径16厘米,在靠近一个耳的沿部裂缝上,经过修补。

飞马铜牌:铸成长形,一端方角,一成弧形,两端各有圆孔。上面铸凸起的飞马,两翅上展,作用力奔跑姿态。长10厘米、宽6.5厘米、厚0.2厘米。

马纹铜牌:和飞马铜牌大体相同,但尺寸较小,长8.5厘米、宽5厘米、厚0.1厘米,上铸有凸起的马。

鹿纹铜牌:原为长方形,已残,压成凸起的梅花鹿纹饰。

人物纹铜牌:长方形稍残缺,一端有残小勾一个,压成一凸起的人物,作杀牛状,长7.5厘米。

带饰:上面残留着皮带腐朽的痕迹,在死者的腰部。

规矩镜:剩半面,为四乳四神规矩纹,直径11.5厘米。

骨角器

箭头:有三棱形、扁形和四棱形,制精致,一般长约6厘米。

骨簪:圆柱形,一头磨尖,另一头成勺形,长10.5厘米。

骨镳:略弯曲,钻有两个圆孔。

带扣:长方形,较大的长9厘米。

弧形骨片:中部有小圆孔,宽的一头有口,其中较大的一个为肋骨磨制,两端钻二个小圆孔,长28厘米。

长方形角器:黑色,似牛角,作成长方片,两端穿对称小孔,最大的长16.4厘米、宽7.5厘米、厚1厘米,其中一残件上留铜锈并刻阴线龙纹。

木器

木勺:用松木刻成,外涂红色,把已残,较大的长15厘米。

桦树皮盖:竹筒形,上边留着清楚的针孔痕迹。较大的直径11.5厘米。

玉器珠饰

饰珠:有扁形、圆形、四方形和长条形等,以木、琥珀、琉璃、绿松石、贝壳、玛瑙及水晶磨制。

玉环:径12.6厘米。

玉石片:椭圆形,两端各穿小圆孔,厚0.2厘米。

漆器

残漆器:似为奁,木胎髹黑漆,绘朱色花纹。

文物价值

扎赉诺尔墓群的发现对研究东汉时期拓跋鲜卑族的历史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从中可反映拓跋鲜卑族在其首领推寅带领下南迁“大泽”后至祖先洁汾率部南迁这一百多年中的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的面貌。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扎赉诺尔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扎赉诺尔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达兰鄂罗木河东岸坡地。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驾车,大概186千米的路程,途经301国道、绥满高速,需要2小时40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