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灯虎

更新时间:2021-02-11 14:45

上元节的灯市历来有猜谜的活动,俗称打灯虎,据说,是从《史记》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中引申出来。灯谜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字游戏,属于传统猜灯谜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简介

上元节的灯市历来有猜谜的活动,俗称打灯虎

历史传说

据说,是从《史记》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中引申出来。

传承与发展

清代在士大夫阶层很流行。那时的猜灯谜活动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标榜“以文会友”用个人名义主办的,也有一些商号,附庸风雅,借以在节日期间招来顾客,亦出面搞猜灯谜的活动。清代平日打灯虎就很盛行,不过到了节日更加兴旺罢了。

灯节晚间主办者将谜条(谜面、谜目)张贴在各式的花灯上或灯与灯之间的拉绳上,任人猜射,猜中有奖,以助兴趣。早先所给的奖品上至绫罗绸缎各项尺头,下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后来仅是象征性的纪念品,如书签信笺之类。有的铺子故意将奖品标出:如“奖苹果三千”,一旦有人猜中,则仅给一苹果上插三根牙签,以资笑乐,许多围观者为之捧腹。

当时打灯虎大致可分两类。一是文人给文人办的,也就是文人制谜给文人猜。这类谜较为深奥,所打的谜底多系四书五经原句,且多用格。过去谜格多至百十来个,如秋千格、卷帘格、调头格、蕉心格、调尾格、双钩格、上楼格、下楼格、系铃格、解铃格、梨花格、白头格、玉带格、粉底格、鹤顶格、丹心格、朱履格、徐妃格、摘顶格、下踵格、蝉蜕格、求凰格、遥对格、虾须格、燕尾格、碎锦格、内附格、豕亥格、探骊格……举不胜举。灯谜用格后,其谜底可以移字位,更字数,变字形、改字体、谐字音、借字意,作者制谜得心应手,猜者也有谜途、捷径,避免海底捞针,漫无边际。但无猜谜知识和经验的,往往不得其门,反倒增加了猜射的难度。第二类是买卖商号为招徕顾客,故意制些通俗的灯谜,此可谓“下里巴人”了。一般都是比较幽默诙谐,趣味性较强的。如:八戒洗澡,打一肉食名,谜底为猪下水。又如:借东风,打水产食用植物二。(梨花格、即谜底全是谐音字)为莲蓬藕。又如:农夫心内如汤煮,打三字俗语,谜底为“干着急”。

猜灯谜可以增加知识,锻炼智力,使人的思路敏捷,同时活跃了节日气氛。灯会上喜气洋洋,三五成群,互相切磋,互比才智。有的游人,余兴未尽,在归途上还与谜友们对刚才见到的灯谜进行猜射、品评。清人赵骏烈在他的《燕城灯市竹枝词》中说:“灯谜巧幻胜天工,不惜奇珍与酒红。多少才人争夺彩,夸长竞短走胡同。”反映了当时灯市打灯虎的盛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