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22 10:39
棒球或垒球比赛中,进攻方上场担任打击任务的球员称为击球员。击球员必须手握球棒站在本垒两旁的其中一个击球区内,设法将防守方投手所投的球击出,以便上垒成为跑垒员。如能经过一垒、二垒和三垒,最终成功回到本垒,即可得1分。击球员若无法得分,则有可能形成出局或残垒。
击球员或有人称之为打击手,但打击手这个说法并非正式用语。台湾地区称击球员为打者,称跑垒员为跑者。
击球员全程是和防守方9名球员单打独斗,想要得分必须完全靠自己(自己击球,自己跑垒)。击球的方式通常是挥击和触击。
一场比赛开始前,双方需要向裁判组提交一份击球员顺序(台湾称打序)的名单,这两份名单最终会给到记录台。比赛进行时,任何一队作为进攻方时,球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份名单的出场顺序,轮流上场成为击球员并开始击球。当一名击球员出局或者上垒,就由该名单中的下一位队员出场充当击球员。如果出现代打(其实就是换人)的情况,那么击球员出场顺序保持不变,只是被换下场的队员在名单中的位置被换上场的替补队员取代而已。另外,棒球垒球的比赛规则规定,被换下场的队员,不得再被换上场重新加入比赛,直至比赛结束,因此换上来代打的球员,在自己球队转为防守方时往往还需要参与防守(指定击球员DH除外)。
棒球或垒球场地的本垒板的左右两侧,画有两块长方形的区域,称为击球区(台湾称打击区),击球员在击球时双脚必须站在任意一个击球区内。一般来说,左手击球员(左打者)站在本垒右侧的击球区(投手视角的左侧),右手击球员站在本垒左侧的击球区(投手视角的右侧)。
除了常规的棒球衫、长裤和球鞋以外,击球员需要配备的装备有:
击球员出局的原因如下:
1.三击不中,称为三振
注意如果对方投手投出的球被判为好球,你未击打的情况下,也算一击。击中了球以后球落界外,如果此时你还没有两击,算一击,如果你已有两击不中,就不算(不累计)。另外,擦棒被捕也算一击。
2.将球击出后,球未落地,直接被防守方的球员在空中接住(称为接杀),击球员将直接出局(称为高飞球出局)。
攻方的跑垒员需要注意,当球被击出后未落地直接被守方接住,跑垒员必须抢在球传到击球前你所在垒位(踏着垒包)的守方球员之前,跑回你原先所在的垒位,因为一旦球先传到踏你原先垒位的守方球员手中而你还没有回来,就会被判出局。击球员被接杀后,跑垒员(尤其是三垒的跑垒员)如果还在原来垒位的垒包上,或者已经回到原来的垒包上,就可以视情况跑垒以抢占下一个垒位(或者抢分)。
3.击球时出现犯规,如脚踩击球区线等,直接出局。
要求:将球击出后,击球员开始跑垒(马上扔掉球棒,成为击跑员),球必须至少落地一次而且是落在界内(指直角扇形场地的两条直角边以内的范围),该队员跑到一垒(需要踏一垒板表示已经到垒),而防守方同时未能将球传到一垒防守队员(或者,一垒防守队员虽然接到球但没有触到一垒板),视为该攻方球员成功进占一垒。
必须确保跑向一垒的攻方击跑员抢在球传到踏着一垒板(准确地说叫一垒包)的防守队员前,先触到一垒板(即攻方人比球先到),才算成功进占一垒,反之,如果球先传到踏着一垒包的防守队员而攻方击跑员还未踏到一垒板,就要判这名攻方的击跑员出局(称为落地球出局)。
攻方击跑员在跑向一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场上情势来决定在到一垒后是否继续占领二垒,如果决定继续占领二垒,那么跑到一垒附近时请不要减速或停步,只需要在跑动过程中用一只脚踏一下一垒包即可往二垒继续跑。切记必须先触及一垒包才能继续占领二垒,如果没有先触到一垒包就跑向二垒,是犯规行为,会被判出局。
攻方的击跑员或跑垒员不得使用任何犯规的手段(如冲撞守方队员等)干扰守方传接球或触垒板等防守动作,否则会被判出局。跑垒过程中,守方队员不得用任何犯规的手段(如用抛手套等方式)干扰或阻止击跑员或跑垒员跑垒,否则判该垒防守失败,攻方安全进占前方垒位。
保送上垒是指将击球员保送到一垒,击球员不用跑垒就能成功进占一垒的情况。保送上垒的原因有:
1.投手投出四个坏球(而且你没有击打),直接保送,这种情况叫四球上垒。英文称four ball(四球),技术统计上一般写成walks或base on balls(缩写为BB)。
2.投手直接把球投在你(击球员)的身上任何部位(当然你必须没有击打这个球),称为中身上垒或触身上垒。英文称dead ball(死球),技术统计上写成hit by pitch(缩写为HBP,意为触身球)。
这两种情况可以合称为“四死球”,是投手的一个技术统计项。
注意事项:由于规则规定每个垒位最多只能由一名攻方队员占据,因此,如果在一垒已有攻方跑垒员的情况下,将击球员保送到一垒,就会自动把原来一垒的这名跑垒员保送到二垒,依此类推,如果一到三垒全部都有跑垒员(这种情况称为满垒)的情况下,击球员被保送就会导致原来在三垒的跑垒员被保送到本垒,攻方得到1分。
安打(英文hit,缩写为H)是指击球员将球击出后,球至少落地一次且位于界内而未被守方直接接住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攻方的击球员或跑垒员占垒的好机会。但要注意,击球员必须安全占领前方垒位(至少要进占一个垒),且守方没有出现明显的防守失误,这个安打才算有效(也就是算在技术统计当中),根据进占的垒位不同又分为一垒(安)打、二垒(安)打、三垒(安)打和本垒(安)打。如击球员未能趁此机会占领前方垒位,则安打失败,在技术统计中算“落地球出局”。
本垒打(英文home run,缩写为HR,台湾称全垒打)是指击球员将球击出后,球在空中直接越过本垒打线(通常要求穿越护墙)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防守方无法防守的情况,所有上场的攻方球员(击球员和跑垒员)全部跑垒成功,并返回本垒;因此攻方有几名球员在场上就得几分,攻方最少得1分(无跑垒员时,称阳春本垒打),最多得4分(三个垒都有跑垒员,称黄金本垒打或满贯本垒打)。
本垒打也属于安打,另外如果球未飞越本垒打墙,而是落地至少一次且位于界内(打在本垒打墙内侧也算),击球员一次性跑回本垒的情况其实也是本垒打的一种(这叫场内本垒打),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即使出现也往往伴随守方失误导致不能被统计为本垒打,因此比赛中出现的本垒打几乎都飞越了本垒打墙。
如果球被击出后落地至少一次且位于界内,反弹后才越过本垒打墙,则不能算作本垒打,应判为二垒(安)打,且所有场上的攻方队员前进两个垒位,效果相当于半个本垒打。
牺牲打(英文sacrifice hit,缩写为SH)则是指击球员将球击出后直接被接杀出局(高飞球出局),或者成为击跑员后被判出局(落地球出局),但是至少有一名队友(跑垒员)成功向前进占至少一个垒位(或者得分)的情况,包括高飞牺牲打、落地球牺牲打、触击牺牲打等。
棒球或垒球比赛中,对于进攻方的实时数据字幕,会有B,S和O三项,分别是ball、strike和out的第一个字母。
ball(球,缩写为B),表示这名击球员获得多少“球”,规则规定如果投手投出坏球,而击球员没有挥棒击打的情况下,算击球员获得一球。
如果B或ball后的数字达到4,也就是击球员获得4球(投手投出4个坏球且击球员未击打),这名击球员将被保送上一垒,这就是“四球上垒”。
strike(击,缩写为S),表示这名击球员得到多少“击”,投手将球投出后,不管投出的球的好坏,只要击球员挥棒击球(准确地说是挥棒过半),没有打到球,就要算一击。另外,如果投手投出的球没有在本垒附近弹地面,高度在击球员肩或腋部以下,膝盖以上,且位于本垒板上方区域(这叫做好球区或者好球带),这个球就算好球,投手投出好球容易被击球员击打到,但是击球员如果没有击打,也要算一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击球员挥棒打到了球,但球直接落在界外(两条直角边以外),称为界外球,此时如果击球员还没有获得两击,算一击,否则,如果击球员已经获得两击,就不算(既不算一击也不算一球)。如果击球员挥棒擦打到球但被捕手接住,称为擦棒被捕球,也算一击。
一旦S或strike后的数字达到3,即击球员获得3击,将直接出局,称为三振出局。但有一个例外情况是,如果击球员获得第3击,而守方的接手(捕手)没能将投手投出的球接住,则击球员仍可跑向一垒,只要抢在球传到踏着一垒板的防守队员前之前触到一垒板,就算成功进占一垒而未出局,这叫不死三振。
ball和strike在字幕显示时也可使用B-S的形式,即用-号来表示几球几击,如3-2表示击球员获得3球和2击。
out(出局,缩写为O),表示攻方的出局人数,这个好理解,就是攻方在这次进攻回合(半局)中有多少人出局。一旦O或out后的数字达到3,即攻方三人出局,双方将互换攻守,进入下一个回合(半局)的比赛。与橄榄球不同,棒球垒球比赛规则规定只有进攻方可以得分,防守方是无法得分的,因此防守方要做的就是让进攻方不得分或少得分,必须造成进攻方三人出局,才能夺回进攻权。
如果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局(棒球第9局,垒球第7局)的上半局,守方比分领先且攻方三人出局,比赛将直接结束,不用再进行下半局了。因为此时互换攻守再进行下半局对比赛胜负已无影响。
字幕当中通常会出现一个用正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点(圆圈)或者方块,这表示一到三垒的实时情况(哪个点或方块表示哪个垒,跟棒垒球场的一到三垒的相对位置一致),空心的点或方块表示该垒没有攻方球员,实心(或有颜色的)点或方块表示该垒已经被攻方跑垒员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