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脚

更新时间:2022-08-25 19:29

托脚是宋式建筑大木作梁架构件,明清官式建筑无此构件。在现存元代以前的古建筑梁架中十分常见,规格上小于叉手,其断面尺寸大多为宽十五分,厚五分,如依一等材推算,约为高27厘米,厚9厘米,其高为宋制的单材。“托脚”安于平梁以下的各梁袱之间,其上端支顶檩子,以防檩子下滑。

叉手与托脚

元以前的叉手用材较大,宋《营造法式》规定:“造叉手之制,若殿阁广一材一架,余屋广随材或加二分至三分,厚取广三分之一。”元代叉手断面有的已经变小,明、清多不用。但在某些地区的明、清建筑中虽仍保留此形制,用材显著缩小,已不能达到在早期建筑中所负担的荷载能力。

托脚的作用与叉手一样也是支撑上一步架中的载重,只是地位不同,都是置于平梁以下的各个梁的两端。宋、金建筑中常有斜跨二步架的大托脚,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转轮藏殿的梁架就是应用此种构件,成为这一时期的结构精品。元代建筑中托脚的使用还较普遍,明、清时期已很少见此种构件。

结构应用

山西五台唐代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已见“托脚”形制,但唐时的“托脚”仅为四椽袱上安置,不同于宋《营造法式》中梁袱上均置“托脚”的做法,至元代这种构件经常使用,明清建筑的梁袱端部,由于取消了结点支撑檩子的方式,结构上更加稳固,因此, “托脚”则成为不必要的构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