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4 23:49
托马斯·品钦(Thomas Ruggles Pynchon, Jr.,1937年5月8日——),全名托马斯·鲁格斯·品钦。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生于美国长岛,曾于美国海军服役两年,1957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后在波音公司担任技术作家。1960年起开始着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V.》,其主要作品有《拍卖第四十九批》、《万有引力之虹》、《梅森和迪克逊》等,曾获得福克纳文学奖 、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 。
1937年5月8日,托马斯·品钦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格伦科夫,原名托马斯·鲁格斯·品钦,是老托马斯·鲁格斯·品钦和凯瑟琳·弗朗西斯·班尼特的三个孩子之一,其祖先威廉·品钦是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最初的所有者,曾领导了在斯普林菲尔德和汉普登县的殖民活动。
品钦曾就读于牡蛎湾中学,在那里他获得过“年度学生”的称号,还在校报上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
1953年,因为跳过两个年级,16岁的品钦中学毕业,进入康奈尔大学进修工程物理。
1954年末,托马斯·品钦离开大学到美国海军服役两年。
1957年,托马斯·品钦返回康奈尔大学以完成英语学位。
1958年,品钦和他的康奈尔同学柯克帕特里克·塞尔合写了科学幻想音乐剧《Minstral Island》的一部分甚或全文。
1959年6月,托马斯·品钦拿到大学学位。同年在《康奈尔作家》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细雨》。
1960年2月到1962年9月,托马斯·品钦在西雅图被波音公司雇为技术作家,在那儿他为《波马克军队新闻》编写安全方面的文章。
1963年,出版《V.》,赢得威廉·福克纳基金的奖励(福克纳文学奖)。从波音公司辞职后,品钦曾在纽约和墨西哥呆过,之后他去了加利福尼亚。
1964年,托马斯·品钦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数学的申请被否决。
1966年,品钦写了一份关于洛杉矶华兹暴动后果和遗产的第一手报道,题为《深入华兹思想的旅行》,这片文章首次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
1973年,发表作品《万有引力之虹》,荣获了1974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但他拒绝领奖。并提名1974年的普利策小说奖,然而普利策协会否决了评审团的推荐,认为该小说“无法卒读”、“浮夸”、“滥用笔墨”、且有些地方“伤风败俗”,结果导致该年度普利策小说奖空缺。
1975年,获美国艺术文学院的豪威尔斯奖,品钦同样拒绝领奖。
1990年,品钦与他的文学代理人梅勒尼·杰克逊——西奥多·罗斯福的一个曾孙女结婚,并于1991年生有一子。此前他有近30年的时间从未交过女朋友。
2004年,品钦结束了自己长达四十年的媒体抵制——他的头像出现在了《辛普森一家》里。
以上参考
在托马斯·品钦的小说中,包含着当代社会丰富的信息,风格独特到了没有人可以模仿他的地步,其小说主题广泛地涉及到美国和人类历史、自然科学和数学、工程学、军事科学、信息学、现代物理学等不同的领域,以全新的视野和感受性表达。早年的就学、从军和工作经历影响了他的写作。在他后来的很多小说中,他在美国海军短暂的2年服役生涯、在大学中所学的工程学理工知识、在格林尼治村与艺术家的交往、在波音公司工作中获取的当代新科技知识,都成为他后来创作的素材。
托马斯·品钦在大学毕业后发表的一些早期短篇小说中,《熵》是最重要的一篇。这篇小说埋藏了他后来小说的全部主题,是一把进入他小说世界最好的钥匙。这篇小说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到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描述上,敏感性十分超前。“熵”指的是物质系统的热力学函数——在整个宇宙当中,当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之后,不仅不可逆转物质形态,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能量不能转化为功。表面上看熵在增加,但是其功则在耗散和消失。这就好比人类大量制造的化工产品和能源产品一经使用之后,就很难再变成有用的东西一样——宇宙本身在物质的增殖中反而逐渐走向“热寂”,走向一种缓慢的熵值不断增加,功却在消失的死亡之中。这与眼下的人类社会极其相似。大量的产品和能源被转化成不能逆转的东西,电子垃圾、信息垃圾、塑料和建筑垃圾甚至是太空垃圾越来越多,人类本以为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了,实际上却在逐步地走向一个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热寂死亡的状态。因此,“熵”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概念,也是托马斯·品钦作品中的核心概念,他的小说大都与此有关。
在长篇小说《V》中,托马斯·品钦在描述前卫艺术家们这个群体的时候,用的是熵的世界观。他使自己的小说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意识流、时空倒错、内心独白,但是他很善于描绘混乱不堪的状态,来呈现人类生活在后现代状态下的混乱和无意义。《V》和《拍卖第四十九批》这两部小说大量涉及到科学技术知识,并隐藏着一些历史事件的探讨。托马斯·品钦的头两部长篇小说,都包含着对美国社会及历史碎片的沉思。《万有引力之虹》则是一部十分复杂的、带有神秘色彩和象征符号色彩的小说,结合并详述了他早期作品的许多主题,包括战争、物质的增殖、文化偏执狂、种族主义、殖民主义、情报和特务组织、共时性和熵等等。伴随着对诸如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和宗教这样的宏大主题的强调,品钦的作品除借鉴和使用了许多传统高雅文化和文学形式的要素之外,也显示出一种与通俗文化的从事者和产品,诸如连环画、卡通片、廉价小说、通俗电影、电视节目、烹调术、都会传奇、阴谋论以及民间艺术的紧密亲缘关系。这种对传统上“高雅”和“低俗”文化之间的界线的模糊,有时被认为是一种“解构”,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在品钦那里,看似不讲道理的漫长句型却有着内生的数学模型般的精密。它们的过度生长并非依赖于并列,而更多依靠的是递归和内嵌。即使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品钦的句法也是稀奇古怪的(甚至有人称之为“拜占庭式句型”),不仅挑衅他们的常识和语感,更需要耐心的拆解方可抵达意义。品钦的词语政治有一个核心原则,即他总是在高语境下进行着小说叙述,将读者默认为语言共同体的成员。对于非英语国家的译者来说,这绝对不是施恩,而更像是一种施咒。于是,在《V.》里品钦说着美国海军的专属俚语,在《万有引力之虹》里绝非浅尝辄止地谈论巴甫洛夫心理学和火箭弹道学,在《梅森和迪克逊》里肆意复古18世纪英语的拼写和词法,在《性本恶》里用20世纪60年代的流行乐和电视剧打着各种机锋……于是,在品钦的小说中,某些词语(尤其是大写时)就成为了深层意义的神经元节点。
《拍卖第四十九批》继续了托马斯·品钦在作品中使用通俗歌曲和双关语的习惯,并在他散文化的叙事中,加入了大众流行文化的视点。《万有引力之虹》小说眼界极为开阔,且往往别具风格地使用颇具幽默的夸张,并在对从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宗教、音乐、文学和电影各领域中汲取的素材之处理上显示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博学。托马斯·品钦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葡萄园》以强烈的潜在社会政治倾向,详述了发生在威权主义和公社主义间的坚决斗争、反抗与同谋间的连系,不过,仍保持着一种品钦特有的幽默感。小说从情节上看,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杂烩,因此,在小说里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有些逻辑混乱,不过,这恰恰是托马斯·品钦所追求的效果。第五部长篇小说《梅森和迪克逊》最出彩的地方是语言,托马斯·品钦所使用的是美国18世纪的英语来写作这本书,有着相当的、令人信服的语言功力,也有着对18世纪美国风貌的特殊概括。托马斯·品钦在他的作品中透露,他是个流行音乐的狂热爱好者。抒情歌曲和仿音乐剧的韵律,出现在他的每部小说中。
以上参考
“品钦的口语化文字非常随性,带着厚重的美国风韵,以至于你会忘记它是刻意编造出来的。”——《新闻周刊》
没有一个作家像品钦这样写作,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具备品钦的这种总体性的知识和记忆。这个总是隐居在小说背后的面孔,藏在历史的迷雾中,却能看透历史的真相,把握住历史的真实和幻觉。——书评人思郁
品钦拒绝成为名人,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态度,却让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传说越来越多。——《新世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