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4 10:28
扣盘扪烛(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日喻》。
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扣盘扪烛”。
从前有个盲人,是生下来就失明了,他什么都没有见过,也没有见过每天照耀我们的太阳。他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只有教别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是圆圆的,就像铜盘一样。”他听了这话,就去找来了一个铜盘,用手指头把那铜盘敲了一一敲,铜盘发出“销铛”的声音,他就点点头说:“哦,我明白了。”
隔不多久,他听见庙里的和尚撞钟,也发出和铜盘样的“铛铛”声,他就欢喜地告诉人说:“听,太阳响起来了!”人们好不容易才忍住笑,告诉他:“你弄错了,这不是太阳,这是钟。”
他不耐烦地问道:“太阳究竟是什么样子呀?”人们回答说:“太阳嘛,它是光亮亮的,像蜡烛样。”他听了这话,就去找来了一支蜡烛,用手从上到下仔细地摸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说:“哦,我明白了。”
后来,人们带他去听了一次音乐会,演奏毕了,他怀着好奇心,去摸弄一下那些奇妙的乐器。摸呀摸的,忽然他摸到了一支笛子,那形状就像蜡烛,他一下子欢喜地跳了起来,喊道:“打听了这么久,太阳原来在这里啊!”
瞎子无法亲眼看到太阳,仅凭着从别人口里听来的东鳞西爪加以臆测,这样当然不能真正地认识太阳。任何知识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得来并为实践服务的,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的积累对于人们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它毕竟是别人的经验,如果不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去学习,对这些知识也是不能有真正了解的。
“扣盘扪烛”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清·李光地《覆乐律数表札子》:“臣未尝一审乐音,一亲乐器,扣椠扪烛以为声光,安能得其真象?”
宋·陈淳《答梁伯翔书》三:“只区区计较闲末,寻枝逐叶,展转差讹.正如冥者之扣槃扪烛,流为闻钟执䈁之谬。”
吴芳吉《四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新派所以有此误者,盖其用工不直向诗之本体是求,而于末技是竞。犹之看花雾里,以雾为花,扣盘扪烛,翻笑人眇,宜其无是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