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8 11:55
执金吾,原名中尉,秦代已有设置,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秩级为中二千石。
执金吾源于中尉,在秦代已有设置,汉初延置。《华阳国志·蜀志》已有中尉一官的设置,非秦独有,且至少战国时就有这样的官名。但战国时的中尉与汉代位于列卿,负责“徼循京师”的中尉性质是否相似,现尚不能肯定。
西汉时,中尉是三辅的军事首长,与守卫于宫禁之内的卫尉相为表里。武帝设中垒校尉,分割中尉权力。
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于内史地区设置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等三都尉。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朝中央直属之中尉改称执金吾,其余诸王侯国之中尉仍用旧名。分内史地区为三辅,分别置长史,此时中尉(执金吾)的军事实权已被各个校尉分割。
王莽时,改名奋武;东汉时,复称执金吾。
西汉时期以中央官迁入执金吾的有27人次,占可考人数的73%。其中由光禄大夫迁入执金吾的情况最多,共计6人次。从迁入等级上来看,中央官要多以诸卿及三公的属官为多。从秩级上讲,迁入官中秩级最低的也有比二千石(中郎将、光禄大夫)。由此西汉时期执金吾的任用是可谓是优中选优。西汉由地方官迁入执金吾的主要以地方太守居多。东汉由于执金吾的选任于其职能的变化有关,多为负责皇帝安全的近官。
两汉时期,执金吾在任用时并没有籍贯上的限制,因此任职者的籍贯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但尚有规律可循。任职者籍贯的分布情况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不同时期各区域政治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变化。
一、籍贯分布不均衡
两汉时期,不仅在各个州部间执金吾任职者籍贯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而且相同同州部的不同郡国之间执金吾的籍贯分布亦呈现极不均衡且相对密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各州部间执金吾任职者籍贯分布的不均衡。首先,汉代执金吾籍贯分布以司隶校尉部、荆州和豫州这三个地区最为集中。其次,凉州、冀州、徐州这三个州部也是执金吾籍贯分布相对较为密集的地区。
第二,同一州部内不同郡国间执金吾任职人员籍贯分布亦不均衡。这点在司隶校尉、荆州、豫州这三个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籍贯分布的相对集中
两汉时期,执金吾籍贯分布的相对集中,不仅表现在时代需求的共性上,而且也表现了东西两汉历史发展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西汉时期执金吾籍贯分布多集中在高帝十五郡地区。在高帝十五郡地区,执金吾多来自京畿地区;在京畿地区中,又以来自核心京畿地区者更为集中。
第二,东汉时期执金吾分布更为集中,且多人来自帝乡。东汉时执金吾籍贯分布以司隶校尉部和荆州两大地区比较密集。从郡国来看,执金吾籍贯分布最为集中的应属荆州的南阳郡,南阳分布率之高是因为南阳郡为东汉光武帝的家乡。
三、西汉来自王国者较少,东汉来自王国者较多
两汉时期,在籍贯可考的55名执金吾中,总共有8人来自诸侯王国。西汉只有2人,即来自代国的卫绾以及来自韩国的韩安国。而东汉有5人,分别为来自沛国的朱浮,来自河间国的董宠,来自陈国的袁滂,来自赵国的王斌以及来自琅琊国的伏完。两汉差异之大是由各自的时代条件决定的。但整体两汉时期,籍贯为王国的执金吾亦是少数。
良好的家世对一个人仕途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当时的一种选任制度——任子制。“任职制度是依靠前辈的官阶地位或者功劳保任后代为官的制度。”西汉执金吾任职人员中亦有通过任子走入仕途的,如武帝时,冯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势力迅速崛起,儒学化官僚地主朝着豪族化的方向发展,加之两者的逐步结合,使东汉的任子制度更加兴盛起来。
不少执金吾受过良好的教育。如西汉时期张敺“以治刑名言事太子”。韩安国“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冯奉世“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翟方进“经博士受《春秋》。”博学的才识是治理政务,振兴吏治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尉、执金吾主要从以下几类人中选任:
第一类就是才干卓越,不惧威逼利诱、不怕权贵的酷吏群体。究两汉之史料,关于任用酷吏为中尉、资金吾者,西汉较多,更具代表性,而数西汉者,就武帝时最多。
第二类,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军事才能入主中尉,汉高帝时期,大都是比较低级的官吏。
第三类,依靠外戚的身份而成为中尉、执金吾。东汉时期,因皇帝羸弱,大权旁落,多外戚把持朝政。外戚掌握政权后,多任人为亲,譬如像中尉、卫尉、郎中令等,又或者城门校尉等官都是由后宫的亲属担任。
从以上的选拔方式来看,主要还是以酷吏、有军事才敢者为主,但从吕后时出现叫侯封的酷吏开始,文帝任用文法吏,譬如吴公、张释之等人,但都比较仁厚,汉景帝则是酷吏真正形成的转择点,代表人物是晁错和宁成。武帝最多。前前后后一共最多十几位。而担任中尉、执金吾者,以军事才干的人数则相对较盛。所以关于中尉、执金吾的选拔任用方式主要还是以军事才敢为主。
执金吾在西汉时期的任期特点为:
第一、总体而言,西汉时期执金吾的任期并不长。从平均任期来看,总体上执金吾的平均任期为约为2.9年。在有明确任期记载的执金吾中,任期在三年及三年以下的共有25人,约占可载明任期总人数的75%;而任期在5年及以上相对久任者约占15%;任期最长者为9年,仅有2人次。从这些数据来看,西汉执金吾的任期不长。安作璋和熊铁基认为汉代官吏的任期,虽无明文规定期限,但从许多资料来看,两汉多重久任之制。西汉官吏久任事例很多,久者至于二十余年。他们认为久任确有优点,避免了因频繁调动,官吏“各怀一切,莫虑长久”的问题,能使“吏称其职,人安其业”,保持政治局面的安定。但官吏任职过久,也有其弊端,主官和属官容易结成私人集团,垄断政权,形成和中央集权的离心力量。“久任”执金吾的情况并不多见,朝廷应当有防范徼循京师的执金吾久任势大的考虑。
第二、从时段分析,文帝、元帝时执金吾的平均任期较长,高帝、成帝、哀帝、平帝时期平均任期较短。在有明确任期记载的执金吾中,任期为1年及不足1年的多集中于成帝、哀帝、平帝时期。除了武帝时期54年执金吾任职为17人次外,成帝时期为西汉执金吾任职人次最多的时期,平均任期1.7年,低于整体水平。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说明成帝时期吏治较前代已经不同。而哀平时期执金吾几乎每年一换,其吏治的混乱程度则更无论矣。
较西汉不同,东汉执金吾任职者久任者多,且任期长。光武帝时期阴识任期长20年,明帝时冯鲂长达14年,章帝时期耿秉长达8年,灵帝时期宋醴也有7年之久。虽然执金吾的职能到东汉后大为简化,但其实际地位要比名以上高。如执金吾阴识,在显宗立为太子时就开始执行执金吾一职,并辅导东宫。且“帝每巡郡国,识常镇守京师,委以禁兵”。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此外还有明帝时冯鲂也是这种情况,“东巡郡国,留鲂宿卫南宫”。可见,东汉任职执金吾多为皇帝可信之人。这也是久任的原因。
执金吾(中尉)的辖区经历了由京师(包括京城和京畿在内的大片地区)向京城内缩减的过程。
汉初,由中尉主北军及内史地方军,负责京师戍卫、京畿防御。后来,行政上,景帝时内史分为左内史、右内史,武帝时又分为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军事上,武帝时先设二辅都尉,后曾为三辅都尉,代替中尉直接分管内史地方军务和治安,分散中尉的权力,京畿防卫更加严密,实现了军区化。作为中央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北军,由于京畿行政、防卫体制的改革而逐渐瓦解,被武帝时期设置的八校尉代替。如此,由于逐渐失去三辅的兵权,加上北军本身的巨大变化,中尉的职权范围逐渐向长安城内缩减。在此背景下,中尉更名执金吾,其辖区主要在京师地区。
两汉执金吾迁出后多以武职为主,迁转为王、候以及将军的比重较大。除却被贬去地方、免、卒和下狱抵罪的,西汉执金吾多升迁为中二千石及以上的高级官员,身居要职。而这些中央官职中主要以武职为主,如太尉“掌武事”;光禄勋“掌宫殿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廷尉“掌刑辟”治狱;右将军负责京师屯卫和京城戍边。戍卫京师,保卫皇帝安全,执掌治邢狱,本身就是执金吾的职责,通过任职执金吾锻炼,这些官员朝更核心的阶层发展。东汉迁转为三公诸卿者少。
关于执金吾的秩级,《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由此可知,西汉执金吾秩中二千石,而执金吾的前身中尉虽名称更变,但于文章排列顺序亦与执金吾同列,未言其秩级有所变化,所以中尉亦当为秩中二千石。然而,清代纪昀所辑《汉官旧仪》云:“……宫司马、诸队都候领督盗贼,属执金吾。司马掖门殿门屯卫士,皆属卫尉。右中二千石、二千石四官(按:少府、光禄勋、执金吾、卫尉四官,续汉志皆中二千石。此云中二千石、二千石者,盖西汉时初制)奉宿卫,各领其属,断其狱。”周天游在《汉官六种》点校说明中说《汉旧仪》以载西汉之制为限,据此,则西汉某时,少府、光禄勋、执金吾、卫尉四官中有中二千石,也有二千石之官。然而《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此四官皆为中二千石,与此有异,因此并不能说西汉执金吾曾为二千石。东汉时期执金吾秩级亦为中二千石。
秦代之前主要以选用官吏为主,后来还参与朝中的进言。汉代之前中尉职能呈现由“文吏”向“武职”迁移变化的特点。在汉代之前中尉呈现“武职”的时间断限比较模糊,按史书记载,至少秦时期中尉执掌就已专攻武事。至于是战国秦还是秦代开始出现的“武职”职能,没有比较确切的证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始皇之后就已缴巡京师。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有中尉的设置。关于其职能或职掌,主要是以卫戍京城、维护京师的治安为主,兼顾参加朝议、出战征伐以及选贤任能、积极进谏等。
汉代执金吾作为国家九卿之一,在两汉长达四百余年的历史中,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除了名称变化外,其属官秩级也不断调整,职掌也发生了改变。西汉时期执金吾职掌包括:徼循京师,禁备盗贼;逮捕罪犯,审治狱案;京戍屯卫,临时征伐,兵器管理等方面。东汉时期职能取向简化,主要包括天子出行,执行先导,还负责宫内消防,月巡宫三次。但其实际职能亦受西汉职能的影响。
汉代执金吾,源于秦代,汉初沿置,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央中尉为执金吾。执金吾一职延续至三国魏朝时期,并对隋唐官员的设置亦有很大影响。汉代执金吾作为徼循京师的重要中央官职,是京师皇宫宿卫三级保障中重要的一环。总体而言,汉代执金吾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这个时代所占的统治地位的阶级服务的。西汉执金吾职能较为凸显,武帝时重用酷吏任执金吾打击宗室豪强,改革后执金吾依然活跃在统治中心。东汉的外戚政治在执金吾一职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执金吾官职的变化发展也可说是汉代政局的反应。
中尉、执金吾作为两汉时期的列卿之一,不仅在京师卫戍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两汉中央武装力量的重要统领者,在两汉政治舞台上也曾扮演过重要角色。